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古都安陽書寫“甲骨文”新時代華章

2022年11月01日16:10 |
小字號

巍巍太行,悠悠洹河,古都安陽五彩斑斕、秋色正濃。

安陽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世界記憶遺產甲骨文出土地,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三年來,市委、市政府和542萬安陽人民一起,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文化自覺,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賀信精神,聚力推進甲骨文著錄考釋、人才培養、活化利用、收藏保護等工作取得實效。今天,安陽市上下更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書寫甲骨文新時代出彩華章。

3000年基因文脈根固葉茂

午夜時分,巡防隊員杜保平和他的同事在工作中迎接新一天的到來。29.47平方公裡的殷墟遺址保護區,他們每天都要巡防至少一遍。包括巡防隊員、村(社區)干部在內的360余名殷墟文物安全守護人,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世界文化遺產殷墟。

2650個高清攝像頭、可隨時出動的監控無人機、“智慧殷墟巡更系統管理平台”、投入1.2億元建成的國內一流遺址智慧安防工程,構建起“空地一體”智慧防控體系。保護區內實施四級網格化管理體制,建立公安、內保、協管、網格員共同參與的群防群治體系,不斷織牢織密殷墟安全防護網。

“殷墟甲骨文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必須珍視,我們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護、保護、再保護!”殷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鄧興華說。

安陽市理順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成立殷墟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指揮部,建立安陽市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建市文物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新組建殷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市公安局文物保護支隊,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單獨設立文物執法大隊,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不斷推動建立殷墟甲骨文大保護格局。

重新修訂的《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2021年10月正式實施。安陽市全面落實殷墟保護區考古前置,成立殷墟世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探索利用司法與行政有機融合全方位保護殷墟文化遺產,不斷提升文物依法管理水平。

安鋼集團的一位工人師傅說:“中國、世界隻有一個殷墟,保護殷墟我們每個人都有份!”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不保護誰保護!”殷都區北蒙街道三家庄村村民任艷歡說。

殷都區鐵西路街道平原社區干部張鑫說:“保護殷墟甲骨文文化遺產,咱安陽人人人有責!”

全力推動、全民參與、全效實施,殷墟甲骨文保護深入人心,也必將實現長治久安。

“923片甲骨,我們摸清了這個家底,一片一片保護珍藏、建檔管理,不敢有絲毫懈怠。”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說。安陽市不斷加強對現有甲骨文等館藏文物的整理和保護,加大文物收藏力度,全面提升館藏文物數量和質量,提升研究和利用水平。

李曉陽表示:“還有約16萬片甲骨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正借助數字技術讓它們回歸安陽。”

“全球甲骨文數字化建設工程”正抓緊推動實施,將運用三維數字掃描技術對甲骨片進行全息影像採集,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約16萬片甲骨進行高水平、高精度的數字化信息採集和整理,讓它們回歸故鄉安陽,向全世界展示,推動甲骨文收藏保護進入新階段,也將進一步助力甲骨文綴合、釋讀、研究和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高度。

2021年3月,殷墟遺址保護傳承被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殷墟和甲骨文保護傳承上升為國家戰略。中華文明的基因文脈將根深蒂固、歷久彌新。

甲骨絕學有人做有傳承

“第八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於今年8月4日在北京舉辦,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高校的60余位專家、研究學者雲集,緊緊圍繞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新成果、出土文獻等主題展開研討,挖掘闡釋中華文明精華。主辦方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告訴記者:“論壇全網直播,原本冷門的學術會議,關注人群達到創紀錄的218萬人,影響力前所未有。”

安陽市充分發揮省市考古機構、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師范學院、安陽工學院等機構、高校的學術優勢,積極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內知名高校,共同推進殷墟甲骨文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2021年,殷墟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作為中國考古學的搖籃,殷墟考古歷經百年依然風華正茂。 安陽市制訂《殷墟考古工作計劃》《殷墟考古研究重大科研課題清單》,建立勘探協作機制和考古發掘大地坐標體系,與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殷墟多學科綜合研究,主動開展殷墟池苑遺址、洹北商城、辛店遺址等重要遺址發掘,從聚落考古、甲骨學、宗教信仰、手工業及社會面貌等方面,豐富了殷墟、甲骨文文化內涵,凸顯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

“殷墟、甲骨文始終是中華文明探索的出發點和基點,世界公認。我們持續推進殷墟考古就是要讓3000多年前的國家、城市、人鮮活起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

安陽甲骨學人孜孜不倦、耕耘不輟,奮力讓甲骨文冷門絕學熱起來。

依托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安陽師范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院長、甲骨文研究院院長郭旭東教授主持編纂甲骨文百科全書《殷墟甲骨學大辭典》,170余萬字、3500多個詞條的恢宏巨制,全面、立體展示了120年來甲骨學發展成果。安陽師范學院、中國文字博物館等相繼出版國內首部正式的甲骨學大學教科書《甲骨學初階》以及《甲骨學堂》《甲骨卜辭菁華》《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甲骨文成語故事》等一批甲骨專著和普及讀物,讓古老而充滿活力的甲骨文“飛入尋常百姓家”。

長年研究甲骨文的安陽師范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教授韓江蘇說:“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印。通過甲骨文這一橋梁,把我們中華民族古今相同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事物的方法聯系起來探尋中華文化發展根脈其樂無窮。”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安陽師范學院教授劉永革鐘情甲骨文研究20余年,依托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殷契文淵”數據平台,是集甲骨文字庫、著錄庫、文獻庫為一體的甲骨文知識共享服務網站,被業界稱為甲骨學研究的裡程碑。120多種甲骨著錄、近22萬幅甲骨圖像、3萬多種甲骨文獻,向全球免費發布,並實現甲骨文字編輯器等7個方面的技術創新,讓浩繁紛雜的甲骨文資料實現一鍵獲取。甲骨文拓片計算機自動綴合技術也已取得突破,甲骨絕學插上了數字化翅膀,正以開放的胸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截至目前,安陽師范學院擁有1項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2個河南省立項建設重點項目、國家級課題11項,獲批4項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承擔3項“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重點項目”,“甲骨文信息處理與活化利用協同創新中心”被列入服務國家戰略重要平台,甲骨文研究碩果累累。

人才是第一資源,新一代甲骨學人正踔厲奮發、奔跑而來。

甲骨學泰斗、吉林大學吳振武教授的得意門生劉浩碩士畢業后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安陽,入職中國文字博物館,踐行他的文字夢想。安陽師范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開始招收甲骨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將招收甲骨文信息處理方向碩士研究生,安陽自己培養的研究生將源源不斷地投身甲骨文事業。

安陽是“中國書法名城”,以甲骨文和篆書為獨特優勢的“安陽現象”叫響全國。中國文字博物館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甲骨文研學旅行,讓更多的青少年樹立文化自信。“每認出一個甲骨文,重獎10萬元。”重獎釋讀者讓社會各界參加甲骨文考釋的熱情高漲。市社科聯、市教育科研所等推出140項以甲骨文為主題的社科規劃研究課題,加大研究力度。安陽殷商文化研究會等民間機構發揮群眾優勢,助力甲骨文研究百花齊放。安陽市多領域、多學科、多層次推動甲骨文事業發展,為甲骨文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源頭活水。

“我是安陽人,學點甲骨文。”是北關區新都城幼兒園的辦園宗旨。每周的甲骨文主題課是孩子們的最愛,還有延伸到課外的甲骨文三字經誦讀、甲骨文十二生肖武術操和甲骨文面點,甲骨文沉浸式教學在該幼兒園生根開花。

甲骨文教育從娃娃抓起,甲骨文知識進校園、進課堂。安陽市54所省、市級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甲骨文教育的熏陶,領略文字之美、樹立文化自信。依托安陽師院專家團隊,每年培養100名甲骨文骨干教師,成為甲骨文普及教育的中堅力量。開展“甲骨文書法名家進校園”活動,在有條件的中小學開設甲骨文書法課程。賡續甲骨文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安陽的孩子們在路上。

做好甲骨文研究,傳承好甲骨文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安陽人骨子裡的自覺自發,更成為扎扎實實的具體行動。

“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大學、甲骨學人投入甲骨文的研究傳承事業,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關注甲骨文事業發展,甲骨絕學正迎來繁花似錦的春天。”郭旭東說。

甲骨文之城再出發

3000年前那一片片普通的甲骨因契刻在上面的甲骨文而超凡脫俗、躍然升華,3000年后,在盛世中華、春風沐雨的新時代,甲骨文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城市裡,活起來、火起來。

殷墟花東甲骨出土地保護展示工程於2021年5月建成開放,世界最大的甲骨藝術雕塑及眾多甲骨小品錯落分布園區,成為全面展示甲骨文歷史底蘊和價值魅力的又一新地標。

高鐵安陽東站使用甲骨文和簡化字雙標展示,安陽市文體中心的甲骨文字裝飾,市區主要公交站點,36000多套道路窨井蓋……處處體現出殷墟、甲骨文元素。

83座甲骨文書屋書香滿城,成為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甲骨文書屋建設還在繼續,今年年底前總數將達到100座,成為書香安陽最亮麗的城市會客廳。甲骨文康養家園,在安陽市抗疫最嚴峻的時刻,成為受病毒傷害的孩子們的健康樂園。

不忘本來、面向未來,甲骨文已深度融入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

“文旅文創融合發展讓安陽的甲骨文、青銅器活起來。”市文廣體旅局三級調研員姜紅旭說。

安陽市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產業厚積薄發。市文旅集團全面運營殷墟景區,正逐步將文化資源轉換為發展優勢,投資建設的廣益佰年文旅考古小鎮(原豫北紗廠)深度融入千年殷墟百年考古文旅市場發展,建設世界一流考古聖地。

甲骨文文創開發方興未艾,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盲盒、甲骨文雪糕等系列文創產品成為爆款。殷墟景區聯合開發的3萬份3D數字藏品,5秒內售罄。中國文字博物館“玩轉漢字”等申報“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重點展示項目。中國安陽“甲骨文之禮”國際文創設計大賽推動安陽市文創產業與國際接軌。

大型歌舞劇《甲骨文》、網絡電影《天命玄女》等藝術精品不斷涌現。“遇見最美安陽”短視頻大賽吉祥物“牛娃娃”,中國文字博物館IP新形象“小倉頡”,殷墟、甲骨文的IP重塑展現安陽新形象。

市文物部門開啟公眾考古模式,面向全國公開招募考古志願者,讓公眾走近考古、了解中華文明。安陽女孩韓笑,自制甲骨文解字視頻走紅網絡,讓年輕人了解古老文字,愛上中華文化。

連續多年舉辦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組織策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甲骨文及中國古文字巡展,在印度等21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漢字》巡展129場。甲骨文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展現安陽擔當。

安陽甲骨文,甲骨文安陽。

安陽城市中軸線上,悠悠洹河岸邊,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項目即將建成開放。文字歸巢閃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傳承展現新時代文明碩果。

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洹河相望,殷墟遺址博物館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中,主體工程已封頂,初顯大氣磅礡的身姿。2023年建成后,這裡將成為研究展示甲骨文和中華文明的國際交流傳播平台和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更為宏大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一已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規劃范圍涵蓋整個殷墟保護區,將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中國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奮進新時代,甲骨文的故鄉安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揚帆遠航,也必將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來源:安陽市委宣傳部 李劍波 張俊軍)

(責編:於思遠、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東岳老楊脫貧記
  • 第九屆“博博會”落幕
  • 千裡援瓊 同心戰“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