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生產總值達2435.47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肖懿木攝
人民網鄭州9月27日電(肖懿木)9月26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安陽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安陽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
“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安陽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實惠最多的十年。”發布會上,安陽市委書記袁家健介紹,截至2021年底,安陽生產總值達到2435.47億元,是2012年的1.4倍﹔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是2012年的2.4倍﹔城鄉居民住戶存款2727億元,是2012年的3.1倍。安陽在2021年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排名第3。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提升至15%
袁家健表示,安陽圍繞精品鋼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安鋼冷軋電磁新材料項目、鳳寶高端無縫鋼管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精細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制造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不斷成長壯大﹔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通航制造、新能源、康復設備、新型顯示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林州光遠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超細電子紗和超薄電子布制造基地之一,旭陽光電生產的蓋板玻璃彌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全國重要新型電子顯示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蓄勢待發。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服務業擴容提質,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4.1%迅速提升至2021年的15%﹔三次產業結構也在2019年實現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出台支持科創“金十條”加大研發投入
為解決安陽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路徑依賴,安陽通過創新驅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三力聯動”,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針對安陽創新能力不足這一突出短板,研究出台支持科創“金十條”,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較2012年增長85.4%,財政科技投入較2019年增長91.4%。
大力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全面推行“一崗一房”人才政策。堅定不移深化改革,2251項政務服務事項領先或持平全國先進地市水平,著力打造“安陽最安心”營商服務品牌。堅持以開放聚產業、興事業,持續加大開放招商力度,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近五年引進省外資金年均增長9.8%,成功入選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扛起打造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的牽頭責任,加快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26平方公裡的豫北航空經濟協作區。隨著鄭濟高鐵安陽段開通運營,安陽紅旗渠機場年內竣工,沿太行高速、安新高速、安羅高速安陽段等加快建設,安陽作為河南對接京津冀橋頭堡的作用更加顯現。
城鎮化率十年提升13.6個百分點
安陽堅持城市、農村一起抓,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市城鎮化率十年提升13.6個百分點。以文明城市創建和創衛復審為抓手,十年來,建成公園游園102個,新增城市綠地849公頃,新改建市政道路347條,54個主要路口分流島投入使用,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在去年97個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位列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組織開展“百家市直單位包百村”,以點帶面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被表彰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市”。以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牽引,加快推進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文體中心、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和漢字公園、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廣益佰年文旅考古小鎮今年即將建成開放,文旅資源優勢正在加快轉為產業發展勝勢。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
過去十年,安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492個貧困村、27.4萬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安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空氣質素改善幅度全省第1、全國第9。“今年上半年,安陽是全省唯一一個空氣質素實現‘八降一增’的省轄市,‘安陽藍’頻頻刷屏朋友圈。”袁家健說。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加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十年來,全市財政累積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2375.9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6%、8.8%,增速跑贏GDP。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