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魯山縣辛集鄉桃園村外的桃園山坡根,上萬隻黑色的土蛋雞三五成群,有的在“土裡刨食”,有的在“閑庭散步”。一些黃色或白色的大公雞在給一旁的母雞“獻殷勤”找虫子吃,偶爾也會“爭風吃醋”地干上一架。
“公司現有蛋雞1.2萬隻,大公雞8千多隻,全部是散養柴雞。每天天剛亮,你就會被大公雞的打鳴聲吵醒,不用使用鬧鐘了。我們的土雞蛋不論斤賣,而是論個賣,不論大小,一律1.2元一個,就這還供不應求呢。”雞場主人,同時也是平頂山市瑞康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郝喜元介紹道。
桃園村因村外有個桃園山而得名。該村轄6個村民組,地域總面積2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444.6畝,人均耕地1.74畝。村民總戶數317戶13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296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50多歲的郝喜元就是土生土長的桃園村人,以前也曾規模籠養過蛋雞,了解到現代人喜歡散養的土雞蛋后,郝喜元決定利用桃園山的山坡地散養柴雞。2018年底,他多方籌資200萬元,承包了500畝的荒山坡,栽種下了一些桃樹、杏樹、核桃樹等﹔建起了5個養殖大棚﹔購買了20000多隻土公雞和“堯山黑”品種柴雞。公司還注冊了“堯山黑”“魯峰山”“玉冠”等3個商標,在平頂山市區設立土雞和土雞蛋專營店2個,目前又打入了浙江杭州市場,公司年產值達400萬元。
公司與桃園村8名貧困群眾簽訂了長期用工合同,每人每年收入約2萬元。公司還計劃通過“公司+農戶”模式,由公司統一育雛、然后讓貧困戶以家庭為單位散養,公司以保底價回收柴雞蛋和成品公雞。
辛集鄉黨委、政府十分肯定公司的帶貧作用,先期曾幫助公司把低壓線路架上山﹔日前又開始援建公司3個養殖大棚、一個佔地80平方米的冷庫,支持公司存欄10萬隻規模的目標。屆時將帶動附近西羊石、徐營、清水營等村100余戶貧困戶增收,最終形成讓土雞吃林下荒草和自然淘汰落下的桃、梨、柿子等,再讓雞糞肥林,走以林促養、以養促林的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河南省魯山縣委宣傳部 師紅軍喬新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