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很難”:疫情防控守大門,復工復產破千險,脫貧攻堅咬牙關,謀劃經濟開新篇……2020年,河南一路攻堅克難:疫情防控平穩有序,復工復產全國領先,脫貧攻堅按時完成,經濟發展高於預期!河南“克難”,他們親歷親見。2020年,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記者冒疫情、入深山、歷風雨、吐真言,巧用自己手中筆墨,描繪中原奮斗畫面。全年報紙發稿195篇,包含頭版頭條4篇、一版稿件28篇、其他版面頭條42篇,人民眼稿件5篇。歲末年初,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些稿件,重溫記者筆下的當時風景,感受這段不凡歷史中的河南瞬間。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裡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居民馬麗提起這些直搖頭:“真的想從這搬走。”短短幾個月,改造后的北三街片區大變樣:管線入地,垃圾清理,外牆刷新。一條長長的巷子,串起綠植、雕塑、亭台﹔櫥窗內擺上古色古香的藝術品,透出濃濃文化味兒。“黨建引領,破解了城市道路、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綜合改造工程和改進城市管理中的難題,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品質、形象。”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說。
“以前老想搬走,卻又舍不得老鄰居,現在不用糾結了。”眼瞅著小區改造后面貌一新,鄭州市金水區東風路街道園田小區居民王平安說,“住得美了,心氣兒順了。”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鄭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需求,重點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使之成為改善市民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
河南省太康縣高賢鄉養老院內,一出地方戲曲正在上演,表演者是75歲的徐修申和68歲的劉振玉,兩人一拉一唱,配合默契。台下,幾十名戲迷聽得津津有味,他們都是當地農村特困老人。“在這裡吃得好、住得好,還能經常唱兩嗓子,舒坦!”表演結束后,徐修申笑著說。太康縣近年來推行“集中供養”“居村聯養”“社會托養”“親情贍養”“鄰裡助養”五養模式,探索農村特困人員養老新路徑,近萬名像徐修申一樣的特困老人得到妥善供養。
八百裡大別山,古老村落多,紅色故事多,綠色森林多。離開新縣縣城,乘車進山,見綠緩緩涌上來,又緩緩伏下去。路如繩一般,甩入深山,串起一個個紅色景點。半小時后,閃出一道青龍嶺,挽著八十來戶,黑片瓦、黃泥牆,倒影在小池塘……“田鋪大塆到了!”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這裡的村間小路,走進一家家創客小店,了解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在“老家寒舍”民宿店,總書記仔細察看服務設施,同店主韓光瑩一家圍坐,親切交談。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欒川縣咬定生態扶貧,建起23個生態庄園、1442家農家賓館,鄉村旅游帶動1.3萬人脫貧,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如今,李銀生又有了新打算,為自家的民宿打品牌、上星級,下一步開發“竹”特色精品房,“俺算是認准了,這碗‘生態飯’才是長久飯!”
“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魚米之鄉,糧食安全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牽挂的大事。“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總書記反復強調。強農惠農政策密集出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國糧食生產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472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我們牢牢端穩了飯碗,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了戰略主動。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總書記對我說,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們向前走、加油干!”河南省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負責人陳世法動情回憶。“我們要讓荒山成為綠色銀行,讓油茶果成為鄉親們的致富果。”陳世法說,今年初山茶油生產線建成投產,實現了良種培育、油茶種植、茶油加工一體化發展,健身步道、景觀水域等提升項目也已啟動,農旅融合發展加速。油茶園帶動了1831名貧困人口增收,吸納了2000多名群眾就業。
隨著復工復產加快、大量人員返回,鄭州“外防輸入”壓力驟增。為此,鄭州啟動了覆蓋全市交通卡口、小區、企業、商超出入口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疫情防控體系,打通“交通卡口—居民小區—企業單位—商場超市”數據。目前,來鄭人員健康登記系統登記超300萬人,出行購物健康登記系統掃碼超100萬人。鄭州對負面清單以外企業復工,提供企業員工健康信息登記系統,企業主在線填寫“疫情防控工作承諾書”,完善信息、蓋上公章,便可復產。員工在線填寫“個人健康承諾書”,復工線上申報實時處理,企業實時掌握全員健康動態。屬地對企業和員工進行隨機抽檢、事后監管……
怡康苑是鄢陵縣的一家養老機構,也是全國普惠養老城企聯動的首批試點之一。走進這裡,綠色的苗木、芬芳的花草隨處可見,儼然一座大花園。要說特別,就是住在這兒的248位“戲迷”,他們都是貧困重度殘疾人。小康路上如何不落一人?鄢陵縣瞄准這些特困群體,政府、市場兩手發力,織牢兜底扶貧保障網。在這個新家,貧困重度殘疾人享受免費集中托養,有專業治療,有專人照理,還能看戲、鍛煉、做手工等,豐富的生活讓康養院裡每天笑聲朗朗。
冬日,記者驅車探訪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小秦嶺自然保護區。一條進山路,沿著棗香河蜿蜒向前,越往裡積雪越厚,但冰封的河面下仍是潺潺流水。小秦嶺自然保護區是黃河中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這裡孕育了包括棗香河在內的多條黃河一級支流,卻一度污染嚴重。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背后,是礦山的粗放開發。與小秦嶺金礦田大面積重疊的小秦嶺自然保護區,曾經採礦坑口十分密集,礦渣堆積如山。如今這裡大變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六保’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証。”“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把更多資金送到基層。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83915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長12.8%,增量和增幅均為近年來最高,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大大增強了地方財政的經費保障能力。地方財政積極發力,一方面,通過強化庫款管理、盤活存量資金等方式,增強保運轉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模式,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服務。
大年三十,陳偉沒顧上回家就開始布置防疫工作。可社區隻有十來名工作人員,人手緊缺。
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然而,不少像阿塞拜疆絲綢之路西部航空公司這樣的貨運公司卻沒有中斷洲際貨運航線。
欒川縣地處伏牛山腹地,以前幾乎村村辦學校,教育資源分散,水平參差不齊。
電商競爭日趨激烈,這兩年,楊長太設法做優品種、品質,推廣“四景方庭”品牌。
河南浚縣織起了一張直通農戶的“網”。這張網從滿足醫療需求織起,村民小病問村醫,急症快轉診。
如今,幸福路上遍布各類特產小店,南來北往的客人買走了特產,也傳播了口碑。
一段時間以來,黨員干部群眾發現,通過這些“實招”,四道難題逐步得到化解。
挺在前,作表率,疫情面前黨員干部不畏艱險、全力以赴。
沒有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家的今天。現在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他之前從武漢回來,按照規定,要隔離觀察14天,無異樣才能回家。而他原本可以不用這樣……
春節前,14名返鄉人員回到河南,住進南陽市西峽縣某小區。該縣要求蓮花街道臨時黨委進駐管理該小區。
考慮到面粉供應關系老百姓的“米袋子”,很快,王剛被告知准予復工復產。
鄭州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支持建設工程復工,搶抓施工進度。
2018年底,朱啟芝因此脫貧。去年,村裡新建一座油茶加工廠,收購油籽,助力增收。
河南人口多、警力少,治安狀況復雜,如何提升防控能力?
自學唱腔,拼湊樂器,老張和同伴們“挂起鋤頭”唱大戲,樂在其中。
在日常巡護、水面清漂、水上執法等崗位上,他們盡職盡責,為守護一庫清水出著一份力。
“老黃,看你滿頭大汗,弄啥嘞?得閑到我那兒看看苗唄?”
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發出了“減佣降費、共渡難關”倡議,呼吁幫助餐飲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69歲的趙鴻斌,以前走路常常彎著腰,自從愛上了放風箏,腰杆兒直了,肩頸也靈活了。
自願放棄留城機會,回到梅村,不怕條件簡陋,為村民防病治病,54年初心不改。
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職業教育給了王好好們一個圓夢的通道。
一條棉紡路,像長長的時光隧道,在每一個時間站點,標注鄭州人近70年的輝煌與夢想。
走進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推開洪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門,麥香扑鼻……
黨員疊加幫扶怎麼充分發揮作用?脫貧攻堅中受行業、條塊、隸屬、地域限制的“堵點”如何打通?
洛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
制造業鏗鏘前行,也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筑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如今,鄭州高科技產業集聚,推動城市有了新的發展,創新的名片越擦越亮。
鄭州綜合保稅區5年來進出口總值連年增長,帶動河南臨空經濟呈現井噴式發展。
一人帶動50人,夏庄村的產業扶貧靠的就是“能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