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河南省張河村:一渠清流水 一地生"三金"

本報記者 馬躍峰
2021年07月18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渠清流水 一地生“三金”(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一場清涼夏雨后,張行國拿出農具,爬上山坡。眼前的石榴園,到處翠生生的綠。不遠處,南水北調中線水渠穿村而過。

  扒開枝條,張行國數了數,一人多高的軟籽石榴樹,已經結了20多個雞蛋大小的果。幾朵石榴花咧著嘴、含著苞,鮮艷欲滴。

  “一保水質,二保增收,全靠漫山遍野的石榴。”63歲的張行國,是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村民,平時負責督促管護工,照看1000多畝石榴,“以前種辣椒,現在種石榴,可千萬別小看這變化。”

  20多年前,張河村為提高村民收入,鼓勵村民種辣椒、南瓜、青豆。村裡配良種、找買家、建市場,帶動周邊四五個縣,種植辣椒近50萬畝。到收購季,每天能賣出10多萬斤辣椒。那時,張行國家裡9畝地全種辣椒,收入提高了3倍。

  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加快建設,確保水質安全清澈成為重中之重,而種辣椒、南瓜、青豆,要施化肥、用農藥,易污染水質。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組織召開會議,決定整村流轉土地,調整種植結構。

  “企業賠了咋辦?”有群眾擔心。

  “找有能力的企業,適度規模經營,才能保証水清民富。”張家祥動員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流轉了5000畝地。2014年,河南仁和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開始種植石榴樹,改用農家肥料、生物農藥。

  “沒想到,第二年冬天,一下凍死600畝進口石榴苗,損失7000萬元。一時間,群眾懷疑,企業泄氣。”公司副總經理王蘭光說,在政府幫助下,企業試驗“本地苗嫁接進口苗”,這才解決抗凍防寒難題。

  淅川縣隨之出台支持政策,配建儲量5000噸的冷庫,支持企業發展。如今,石榴產業擴至3個鄉鎮16個村,達到1.8萬畝。2019年,第一批石榴進入盛果期。“一級果裝禮盒,按個賣﹔二級果進超市,論斤賣﹔三級果送酒廠,釀石榴酒,畝均利潤7000元左右。”王蘭光說。

  “土地流轉后,農民‘一地生三金’。”張家祥算收入:一是拿土地承包金,每畝每年賺800元﹔二是到果園打工,每人每天賺80元到100元﹔三是掙“反租倒包”金,村民從企業手裡“反包”果園,負責除草、修剪、採摘等,每畝每年最高用工費720元。每種出1斤優質果,最高可提成1元錢。

  去年,張行國“反租倒包”果園,純收入達2萬多元。今年,公司請他當片區負責人,月工資3500元。企業把利潤的5%返還村集體。村裡有了錢,聘用保潔人員,村容大變樣。

(責編:侯琳琳、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鄭州“大玉米”上演燈光秀03:21
  • 探訪河南“大個子”儲糧倉03:21
  • 我是90后村支書—我們村有"三千萬"03: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