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绘就水清民富美丽新画卷

2021年06月16日13:41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日前,笔者来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及京都果园产业基地、张河村软籽石榴种植基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宋岗码头、丹江口水库等处,聚焦水源区保护、统筹水资源利用、移民搬迁帮扶、移民村新变化等方面,展示南水北调工程推动淅川县转型发展,实现水清、村美、民富的景象。

炎炎六月,骄阳似火。站在淅川县陶岔渠首大坝上举目远眺,一渠碧波如一条玉带铺向北方,纵贯千里。

“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京津‘水缸’,千里长渠是清水北上的‘管道’,那么陶岔渠首就是接通水源与水管的‘水龙头’。”6月7日上午,在渠首大坝,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深切感受到一渠碧水润泽北国的壮丽景象。

在丹江口水库的宽阔位置处,水质监测站工作人员用专业取样设备从水面5米深以下取了水样。经过检测,水质已达到国家饮用水Ⅱ类以上标准,可以直接引用。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个月都要对库区水进行一次取样检测,每次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3项,还设置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24小时监测,提升水环境自动监测与预警水平。

走进九重镇邹庄村的京都果园产业基地,只见大片果林郁郁葱葱,尚未成熟的猕猴桃挂满枝头,一些村民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京都果园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这里水好土质好,适合种植猕猴桃,既能安置移民就业,还能保护水源。”京都果园经理买剑表示,目前园区猕猴桃每亩产量在1000公斤至1500公斤,500亩地全年的产值在200万元至3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笔者了解到,邹庄村把部分土地流转给河南丹江源农业有限公司,公司以绿色果蔬产业为主线,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使村民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年年从公司拿到分红。

附近的张河村,在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张家祥的带领下,建立张河村软籽石榴种植基地,让村民们走上了绿色发展致富之路。

以前,张河村的支柱产业是辣椒。辣椒种植过程中用到大量化肥和农药,引发土壤污染、水质氨氮成分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张河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引进河南省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栽种软籽石榴,使用生物有机肥,有效避免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丹江口水库水质,群众收入也直线上涨。

“移民之前,我们生活条件差,人均年收入最多3000块钱。”邹会彦回忆起十年前没搬迁时的情景时说。如今的邹庄村,水泥路宽阔平整,环境干净整洁,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元。

邹庄村的前身是九重镇油坊岗村,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至此。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谋发展,全民动员同致富。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完善提升新村综合服务功能为载体,以发展产业、提升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先后发展烟叶300余亩,流转土地662亩种植莲菜、猕猴桃,同时引进投资160万元的光伏发电产业,并入股福森药业,基本实现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今年又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建设两个猕猴桃加工车间,预计秋季投产,可实现村集体收益1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0个。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全村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服务工作。”提及村子的发展,邹会彦信心满满地说。(淅川县委宣传部 高雪 李雪山供稿)

(责编:侯琳琳、徐驰)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