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钢:小剧团唱出“幸福曲”
1月18日上午,位于石漫滩水库上游南岸的舞钢市杨庄乡操占村仍掩映在一片茫茫浓雾中,村旁的小河里薄冰轻覆、寒意重重,活脱脱印证着“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节气谚语。
“疫情又来袭,全国都着急,舞钢行动快,操占最积极。防疫为国家更为咱自己!”刚一入村,一段婉转悠扬的唱曲从不远处传来,在雾霭中指引着位于村文化馆小剧团的坐标方向 。
“唱戏的是我们村剧团的几个‘台柱子’,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大伙儿商量着与其消极应对不如就地为战,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排演更多的防疫宣传唱段。这几天陆续在村里、乡里传唱开来,效果很好。”47岁的村民宋爱玲快人快语,她身兼数职,既是村文化管理员也是村委会干部,同时还兼任着村曲剧团的业务团长。
“操占的姑娘不用相,个个都是曲子腔”。村党支部书记孙晓平是舞钢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村党支部书记之一,据她介绍,“我20多年前嫁入操占村,老早就听说这里是附近有名的‘老戏窝子’。”自上世纪50年代初,操占村即有了老腔老调唱曲剧的传统,且村民还自发组成曲剧团,一度延续保留至2008年前后,随后因为种种原因人员流失、剧团解散。
操占村人口不足千人,占地两平方公里,耕地1500亩,在过去,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且窘迫:一靠种地、二靠务工,村里基础设施一度较为落后。而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接续开展,原本藉藉无名的小村庄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政策东风,村民靠种香菇、草莓富了,村庄靠环境改善美了,不甘落后的他们又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文明素养”。
村民范坤明、操玉亭老人均已年逾八旬,在他们的记忆里,村里会唱戏编曲的“能人”真不少,大家伙儿闲来无事时总会靠着墙根哼两句、唱两曲。村里的村室旧了翻修、小了扩建,几经搬家、几经换新,可一套源自上世纪70年代的剧团老戏服,哪一任村干部都不舍得丢弃;而从村里走出去的马春阳、吕建民伟等几位“老艺人”每每回到老家,一再惦记打听村里恢复剧团的事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文化振兴,乡村先行。2019年4月,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筹备,在舞钢市文旅部门及杨庄乡的大力指导下,消失了十几年的“操占村曲剧团”被以村集体的名义重新组建了起来。年逾古稀的老戏迷聚了过来,也听戏、也指导;调皮撒欢的娃娃也跑过来,也看热闹、也学门道。自此,村民娱乐休闲有了平台,戏迷展示才华有了阵地。
剧团成立之初,钱不够、大伙儿凑,设备旧、“化缘”求,“有时候的演出环境真是苦呀,大夏天蚊虫叮咬,演员们唱罢一场戏服能拧下来汗;大冬天冰天雪地赶场戏,早上得敲开冰碴子洗脸化妆,风餐露宿是常态。可看着台下群众笑哈哈的满足表情,看着剧团一天天发展振兴,再苦再累也觉得值。”演员操金才、李伟军等人对演出过程中吃的苦头记忆犹新。
发展至今,尤其是到了2021年,舞钢市实施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操占村成为该市建起乡村文化合作社组织的首批17个村之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惠民演出接连登台。再加上有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一个以自己村民为主体,农忙下地、农闲唱戏的操占村曲剧团,短短两年时间已吸纳“非职业”驻团演员25人;排演的节目也从一开始的“啃涩柿子”,发展至现如今的“拿手戏”达到20多场。小 剧团先后“征战”在操占村周边的杨庄乡、尹集镇、尚店镇等,星星之火、口口相传并在舞钢市举办的各类文化戏曲比武中屡次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小小乡村曲剧团,让操占村村民着实在奔小康的路上扬眉吐气了一把。
去年1月17日晚,农历牛年小年夜,操占村曲剧团自筹自导自演举办了一场“草根村晚”,为杨庄乡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开了个好头。今年临近春节,剧团原本又在加紧排练,为新一届“村晚”做准备,哪曾想疫情卷土来袭,剧团不得不改变计划。但每一个人都没有灰心,“这反而是宝贵的排戏、学戏好时间。”“下一步将继续精心排练出更多的精品佳作,挖掘整理咱们传统戏曲元素和优势,争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响党的好政策、唱出群众好生活。”团长刘秀菊和孙晓平、宋爱玲七嘴八舌,商量着剧团的下一步发展,言语中满是对新年的憧憬和信心。(舞钢市委宣传部 杨德坤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