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13、12、4……透過數字看河南許昌非凡十年

2022年09月27日17:36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尚明楨攝

人民網鄭州9月27日電(尚明楨)許昌以全省第13位的土地面積、全省第12位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省第4位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9月27日,“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許昌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重點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許昌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

“全市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759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3655億元,年均增長7.9%﹔人均生產總值從41060元提升至83415元,年均增長7.6%,均實現了翻一番。”中共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從抓牢第一要務,綜合實力實現躍升﹔突出創新引領,產業結構日趨優化﹔深化改革開放,動力活力充分激發﹔統籌城鄉發展,區域融合加快推進﹔踐行“兩山”理念,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堅持以人為本,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從嚴管黨治黨,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等方面介紹了許昌十年間的發展情況。

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旗幟鮮明提出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十大戰略”之首,許昌也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強市”。

許昌突出創新引領,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十年間,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從25.1億元增長至59.8億元﹔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從2.1億元增長至9.3億元。制造業佔工業的比重達到90%以上,培育形成智能電力裝備產業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再生金屬及制品、硅碳新材料等多個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建成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組建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95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評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52家,引進和認定92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004名高層次人才,科技對經濟發展貢獻率達到60%以上,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

許昌被譽為“河南的溫州”,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居全省第一位,是全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一直以來,良好的營商環境都是許昌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招商引資的優勢和底氣所在。

許昌民營經濟之所以蓬勃發展,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功不可沒。“我們堅持把市場主體滿意作為‘金標准’,全力以赴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史根治介紹,許昌在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的基礎上,創新開展“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市縣兩級選派5300余名干部,實現“四上”企業、重點中小微企業和“雙創”團隊全覆蓋,全市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全幫扶。確定每月10日、20日為市、縣兩級助企聯鄉幫村工作日,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建立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活力。

據悉,2021年底,許昌全市市場主體共有35.17萬戶,是2012年的2倍。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0.19萬戶,較2021年底又增長14.2%,增幅居全省各省轄市第一位。

2019年,許昌全域被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全國僅有的2個全域“試驗區”之一。2021年召開的許昌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目前,該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4.58%,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4位,人均GDP全省前三。

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區域融合?未來,許昌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持續抓好文化、生態、社會治理等工作,先行先試,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抓牢發展第一要務,不斷“做大蛋糕”。把發展作為先行試驗區建設的基礎和關鍵,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統籌好三次產業發展,統籌好市本級和縣域經濟發展,統籌發展好各種所有制經濟,努力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特別是堅持“項目為王”,滾動實施“三個一批”,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強化市域一體理念,努力“縮小差距”。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協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統一布局空間、協同發展產業、同步提升品質,著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互融互促、共富共美。

突出就業創業支撐,促進“普遍增收”。扎實推進“人人持証、技能河南”建設,在“調高”“擴中”“提低”上持續用力,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加快形成橄欖型收入群體結構,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家底子”厚起來。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優質共享”。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社會事業,推進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東岳老楊脫貧記
  • 第九屆“博博會”落幕
  • 千裡援瓊 同心戰“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