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鄧州市張村鎮趙家村的張志滿家,剛剛挂牌成立不足一個月的“志滿家庭農場”小院裡,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該村成人學校教師、駐村第一書記樊子剛,帶著兩名技術人員,一起來和張志滿探討黃牛養殖的一些技術難題。
“剛開始在學校的幫助下,買了兩頭母牛,現在已經發展到了12頭。年前,還賣了5頭牛,直接增收5萬多元,這下可算徹底擺脫貧困了。”張志滿高興地說。
張志滿是該市“精致化”開展貧困家庭技能培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鄧州市突出“三化”落實,全面助力教育扶貧。
“精致化”確保“虛事”不虛“實事”更實。“一說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大家總認為是‘虛事’,主要還是它容易落空,一旦人員確定不精准、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貧困戶沒有興趣,培訓的成效就一落千丈。”該市教體局主抓學生資助工作的黨組成員段志偉說,“因此我們提出了‘精致化’謀劃的目標,個性化地為他們制定計劃、進行培訓。”
據了解,該市以南陽科技職業學院和28個鄉鎮(街區)成人學校為陣地,因人制宜,或訂單培訓,或送教上門,對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了各類知識講座及技能培訓。每年可以召開各類講座30多次,組織培訓班60余期,累計完成培訓7000余人次。
“精細化”實現各項工作高質量落實。作為教育行業扶貧工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學生資助工作如何做到精准定人、精准施策、不漏一人,歷來是教育扶貧工作的一項重頭戲。為此,該市每學期開展兩輪萬名教師大走訪、大宣傳、大排查、大整改。
“萬名教師大走訪、大宣傳、大排查、大整改,徹底澄清並解決了各學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受資助、義務教育學生就學情況及問題,真正做到了‘應助盡助、不漏一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市共為9430名建檔立卡學生協調發放了2020年第一批資助金431.97萬元。”該市教體局局長馮明雨說。
“精品化”讓教育扶貧工作亮點頻出。為加快貧困村學校建設,助力貧困村學校早日實現提質增效,該市提出了“精品化”實施貧困村學校項目建設的目標,為全市所有42個貧困村學校規劃了建設項目,2019年以來,共統籌“維修改造”等資金329萬元,用於8個鄉鎮的9個貧困村學校建設。
據統計,近3年來,該市共為農村學校定崗招聘教師1235人,新補進的640名特崗教師全部分配到了農村偏遠學校。每年有60余名城區教師到全市貧困村學校支教,上示范課、公開課、觀摩課,與貧困村教師結對子。(鄧州市扶貧辦鄧波 王延麗 朱永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