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農李德嶺“座駕”升級記

李虎成趙同增

2020年06月08日09:37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麥農李德嶺“座駕”升級記

  □本報記者李虎成趙同增

  6月7日,在新鄉縣朗公廟鎮毛庄村最后一塊小麥收割現場,記者再次見到了村民李德嶺。他穿皮鞋、戴手表,開著奧迪A6……形象斯文儒雅,看上去一點不像農民。

  “幾十年前種地靠蠻力,吃苦受罪產量低。”李德嶺說,現在種地信賴科學技術,良種加上良法,把種地從“掏力活”變成“技術活”,農民也能和城裡的“白領”一樣,不用風吹日晒、揮汗如雨就能實現高產賺到錢。

  2012年2月22日河南日報曾報道《小三輪拉來的首席專家》,今年5月31日河南日報再次報道《接專家,從“小三輪”換成小轎車》,講的都是小麥專家茹振鋼和毛庄農民李德嶺之間的故事。

  30多年前騎著自行車接專家

  1986年,沿著鄉間小道,一輛“嘎吱”作響的自行車,馱來了年輕的小麥專家茹振鋼。

  茹振鋼此次毛庄之行,是要向村民推廣他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62”,並給大家義務傳授田間管理技術。但當時大多數村民並不相信這個城裡來的年輕人,因而對茹振鋼的“上門服務”並不買賬。

  當時李德嶺是村裡的農業技術員。茹振鋼帶來的良種和良法,讓他眼前一亮、如獲至寶。他選擇無條件相信比自己還小兩歲的茹振鋼,當年就帶頭種上了“百農62”。

  第二年麥收的時候,李德嶺家的“百農62”畝產達到300公斤!而當時毛庄村的小麥畝產普遍低於100公斤。看到茹振鋼的成果如此“神奇”,村民們震驚了、服氣了,全村3000多畝地很快全部改種“百農62”,毛庄村也迅速解決了溫飽問題。

  10多年前開著“小三輪”接專家

  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李德嶺,也贏得了茹振鋼的信任和尊重。而且李德嶺有文化、懂技術。從此,茹振鋼每培育出一個小麥新品種,都放心地交給李德嶺大田試種。

  1995年,茹振鋼把育種基地遷到毛庄村,正式和李德嶺建立“搭檔”關系:茹振鋼負責提供最新科研成果,李德嶺通過種植進行示范﹔茹振鋼負責“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李德嶺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完善。

  這時,李德嶺的代步工具已“升級”為“東風三輪”。隨著“小三輪”一趟趟拉來茹振鋼,李德嶺的種植水平快速提高。他不斷擴大小麥種植面積,成了一名種田大戶,靠科技種田年年豐產豐收,實現了快速致富。

  要自己致富,有文化、懂技術就行了﹔可如果想帶動更多人共同致富,還要能經營、會管理。2003年,在茹振鋼的幫助和指導下,李德嶺成立了自己的種子企業——金蕾種苗有限公司,發展2萬畝小麥良種繁種基地,帶動2000多戶農戶每年增收200多萬元。

  如今開著小轎車接專家

  有了茹振鋼這個大專家的指導,有了李德嶺的示范帶動,毛庄和周邊村農民從賣商品糧發展到賣種子,高產高質高價,年年增產增收。近年來,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和李德嶺一樣,逐步把代步工具又從“小三輪”“面包車”換代為小轎車。

  李德嶺的種子公司也穩步發展,每年向省內外銷售良種750萬公斤,年產值達到2500萬元。與此同時,李德嶺還幫助20多名農民成立種子企業,聯繁聯銷,形成種子企業聯合體,一起把茹振鋼的小麥品種推廣到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湖北、江蘇等地。

  “30多年前,我騎著自行車接茹老師來講課,咋也想不到有一天能開著轎車去接他!”李德嶺說,感謝茹振鋼,感謝科學技術,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他要繼續把科技種田的理念傳播出去,把種子產業做大做強,努力帶動更多的農民開上“奧迪”。

(責編:黃莎、辛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