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兜底有保障 幸福“有質感”

2020年05月17日14:4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金色五月,麥浪滾滾,豐收在望。在宛城區紅泥灣鎮,分布在村庄內的一座座不同風格、簡單實用的村級幸福大院整裝一新投入使用,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特困群眾脫貧兜底保障更直接、更迅速、幸福‘有質感’。”宛城區紅泥灣鎮黨委書記陳夢塵說。

宛城區紅泥灣鎮在村級幸福大院建設中,採取“兩小兩快”措施,按照不求高大上,隻求安全實用、就近方便接地氣的原則,各村結合村情,迅速推進,快速建成,全鎮特困群眾實現快速就近入駐、迅速在幸福大院享受到周全的日間照料或全托管服務,集中托管兜底保障措施得到全面落實。

“兩小兩快”措施指的是“投資小、規模小、入駐快、見效快。”“投資小”。各村在幸福大院建設中,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盤活土地資源,利用現有閑置學校、村部、民宅等資源,節約了建設資金,把有限資金用在服務設施的提升上。“規模小”。各村結合特困群眾人員情況,村級幸福大院建得小而精、小而全,實用不浪費。幸福大院內臥室、廚房、洗浴房、廁所、娛樂活動室、消防等必要的硬件配套設施一件都不少。“入駐快”。由於各村利用閑置資源改建擴建,縮短了建設周期,全鎮18個村級幸福大院在短時間內全部落成,特困群眾得到迅速入駐。“見效快”。村級幸福大院建設與特困群眾生活需求、情感需求精准對接、高度融合,特困群眾接受快,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社會效益更好。

“開飯了,大家到餐廳吃飯啦。”隨著廚師熱情響亮的招呼聲,胡仟營村幸福大院內入駐的特困群眾高興地從活動室走出來,進入干淨整潔的餐廳,坐下來一邊用餐,一邊你一言我一語爭相介紹自己入駐“幸福大院”裡的感受,幸福的心情溢於言表。

88歲的貧困戶王進桂高興地說:“幸福大院的飯好吃,每頓飯還不重樣,以前在家可吃不上這樣的飯。”“好得很,好得很!”同樣80多歲的貧困戶張元玲激動地搶過話茬,“幸福大院建在村裡,離家近,吃住方便,沒事還能和老鄰居們見見面,說說話,要是離家遠了我還不去哩。”

“大部分特困群眾年紀大,戀家,考慮到在村庄內建幸福大院,讓特困群眾就近集中托管,他們在情感上也容易接受。因此,我們把村庄內閑置的民宅進行改建,把幸福大院建到貧困群眾身邊。”胡仟營村黨支部書記王玉平介紹說,“村幸福大院由民宅改建,但建得快,特困群眾入住得快,還節省建設資金。幸福大院規模雖小,但設施齊全,廚房、餐廳、活動室、住室、衛生間、洗澡間等功能室一個不少,冰箱、液晶電視、消毒櫃、熱水器等生活娛樂設備齊全,條件比平常人家的還好,特困群眾根據自身情況,或選擇日間照料,或進行長期托管,在這裡吃住都很開心。”

在常孟營村幸福大院,貧困戶王振榮一面吃著香噴噴的燜面條,一邊說:“幸福大院建在村裡好哇,我吃飯時來這裡吃飯,還能回家照料自己養的鵝和種的小菜園,感覺和在家一樣,住著心裡舒坦。”貧困戶王衛榮說:“我的腿有殘疾,以前自己做飯有困難,飢一頓飽一頓的時候也有,進了幸福大院,以后不發愁了。”

“幸福大院不求奢華,看著簡單但不簡陋,非常接地氣,貧困戶就近入住,感覺並沒有離開家,對他們心靈也是安慰,讓他們心有所依,實現不離家又能養老的夢想。”常孟營村黨支部書記牛德獻說,“下一步,要把村幸福大院辦得更好,同時改變群眾對幸福大院隻讓特困群眾入駐的認識,幸福大院不但對特困群眾進行集中托管,人口老齡化是必然趨勢,子女外出務工,家中老人我人照料的也可以選擇在這裡進行日間照料或者全托管,讓幸福大院為全體村民服務。”(南陽市宛城區委宣傳部 周傳來 雷理明 李元功供稿)

(責編:常力元、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