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破浪远航。随着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的实施,洛阳高新区应运而生。29年来,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历史使命的洛阳高新区,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脚步同频共振,实现了从试验田到创新创业热土的华丽蜕变。
沿着洛河散步,是洛阳高新创业公司董事长赵清波这些年闲暇之余的偏爱。看着日新月异的高新区,他心里充满自豪和成就。赵清波1992年进入高新区,先后在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人大工委、创业中心等多个部门工作,亲历并见证了高新区的初创、发展到跨越。
赵清波指着洛河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成片成排的工业厂房,讲述着这里沧海桑田的变迁:“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滩和庄稼地,在一片白纸上作画,从第一批科技企业进驻,到如今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抢滩自贸区,用不到30年的时间,洛阳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的高地,实现了企业数量从55家到3万家的飞跃。”
30年来,洛阳高新区诞生出诸多“第一”:第一家玻璃钢化设备进军海外的破冰者——北玻公司;第一个股份制企业——轴研科技公司;全国第一家依托企业组建的国家级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普莱柯生物;从建区之初的5.6平方公里起步区到如今一镇三街道辖区面积131.5平方公里,2016年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挂牌,2020年洛阳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 一个个传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续写高新技术产业新篇章。
洛阳高新区全景
基础设施 描绘城市靓丽颜值
洛阳四月花似锦。四月是洛阳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牡丹绽放,花开满城,香飘四海。与牡丹一同绽放的,还有洛河市区段上游即将合龙的一座以“火炬”为标志的大桥——火炬大桥。
火炬大桥是高新区内的第四座城市桥梁,一桥飞架南北,6月底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连接自贸区、综保区和丰李片区的重要通道,成为承担自贸区物流运输的枢纽,使高新区西部路网结构更完善,让洛河南北的融合发展更为紧密、更为高效。不久,火炬大桥也将和凌波大桥、瀛洲大桥一样,成为高新区又一座标志性工程。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西环路高新区段,建成了“北方城市第一隧”,连通了涧西、洛龙等城区,先后实施了滨河北路、河洛路、华夏路等工程,洛河北主城区形成了“三横十纵”的城市骨干道路。
去年,高新区围绕洛河南岸丰李片区大开发,先后谋划实施了开元西路、甘泉河路、火炬大道、伊洛西路、东坡路等9条城市道路建设,“三横六纵”的城市主次干道正在丰李片区加速形成。四通八达的都市圈城市道路体系,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城市因绿色而美丽。
在高新区的中心有一座尽人皆知的“城市绿肺”——周山森林公园,被称为高新区的“龙脊”。近两年,高新区对这座公园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增加了绿化树种,修建了休闲步道,增添了文化浮雕和各类游乐设施,站在周山看城区,高新区秀色尽收眼底,与洛河遥相呼应,山水相依、鸟语互答,让这座城中花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在洛河南岸,一座新建的城市公园——甘泉河湿地公园也正在丰李大开发的背景下悄然展露芳姿。春风吹拂,草木扶苏,春花烂漫,小河流水,碧波荡漾,园林小品错落有致,假以时日,洛南片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将为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墨添彩。
家住华夏路路劲御城小区的高红振是一家农业机械设备公司的老板,多年前高新区居住条件不佳,他白天上班晚上返回市区居住,是个名副其实的“候鸟族”,而今,他已在高新区购买了商品房,每天步行就能到公司上班。 从“候鸟迁徙”到“安家筑巢”,是许多高新区创业者的生动写照。而成就“候鸟们”落户栖息的,正是高新区不断改善的城区环境。
为了提高城市品位,高新区积极推行绿化战略,把城区绿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全区道路绿化严格按照规划标准,一路一个树种,一路一种绿化模式,形成了垂直、交叉的绿化网络。高新区率先通过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洛阳市首家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验收的区域。目前全区内绿地总面积2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67%,中心城区绿地率43.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1平方米,整个建成区绿草如茵,社区花木掩映,大道通衢,绿荫如盖,街道宽阔整洁,高楼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新气象,成为镶嵌在洛阳城区的一颗“绿色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