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南圍繞黃河戰略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目前在做什麼工作?圍繞這些主題,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組織大型採訪,擬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南頻道、人民網河南頻道同步推出融媒體作品,見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擔當。
如今,沁河呈現出“一曲清水向東流、兩行白鷺繞岸飛”的美好生態畫卷。李高聰攝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4月,春風和煦,楊柳依依,記者從焦作市武陟縣沁河入黃口驅車向上游出發,隻見沁河大堤兩岸綠色廊道美如畫。
在沁河武陟縣西陶鎮北陽村段,清澈的河水嘩嘩流淌,形成武陟版“壺口瀑布”景觀,是新晉網紅打卡地。在沁河支流——老莽河匯入沁河的交匯處,水清林茂,鳥鳴不絕於耳。
“以前,河水像醬油一樣,黑乎乎的,上面飄著白沫,魚蝦死絕。污水侵蝕樹根,樹木枯死,鳥兒也飛走了。現在水清了,生態也恢復了。”附近村民趙森林說。
在沁河武陟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水質數據實時傳輸。武陟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沁河渠首省控斷面年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已經由最差時的劣五類達到二類水標准。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21.11、54.97、58.22個百分點,水質指數改善48.64個百分點,沁河武陟渠首監測站還被評為“全國最美水質監測站”。
沁河水質的變化,見証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五小”企業快速發展,污染逐漸加劇。20多年來,武陟縣逐步取締沁河、 蟒沁河流域污染企業100多家,投入治理經費近3億元。
作為黃河的一級支流,沁河生態環境對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有著關鍵影響。為保証一河清水送黃河,焦作市以“壯士斷腕”整治沁河“四亂”。
全市累計整治沁河“四亂”問題262個,出動人員1.5萬余人次,清理沁河違章建筑11.9萬平方米、河道垃圾14.4萬方、阻水片林3處、養殖場200余家,沁河環境明顯改善。
水清了,景美了。
如今,沁河呈現出“一曲清水向東流、兩行白鷺繞岸飛”的美好生態畫卷。 (人民日報記者 馬躍峰 畢京津 人民網張毅力 霍亞平 焦作日報記者 王言 李曉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