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月19日電(張毅力)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河南省人大代表、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劉成章建議,解決教育問題,應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劉成章介紹,鄲城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80%的學生來自農村,其中很多都是貧困家庭的學生。調查發現,大部分貧困生家族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如果不解決教育問題,很容易造成貧困代際傳遞。他認為,扶貧一定要先把“智力”扶起來。培養一名大學生,挖掉一個窮根子。一個學生考上好的大學,就能帶動一個家庭、家族甚至一個村脫貧致富。
劉成章對兩名學生印象很深刻,一個叫謝富乾,一個叫謝宇慧,是兄妹倆。父親因為學歷低,沒技能,隻能到建筑工地上打工,不慎摔成高位截癱,母親因病去世,一家人依靠低保生活。學校給他們倆免了高中三年的學費,資助他們生活費,幫助他們完成了高中學業,兄妹倆先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謝宇慧還獲得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如今,兄妹倆分別考上了特崗教師和公務員,謝富乾還結了婚買了房,有了孩子,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目前,兩不愁、三保障已經解決了貧困家庭孩子沒學上的問題。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好大學。”鄲城縣提出,教育是良心活,要操心實干﹔教育是功夫活,要埋頭苦干﹔教育是技術活,要創新巧干﹔教育是團隊活,要協作共干。不斷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特別是針對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量身定做一套輔導方案。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和人生目標,把志氣扶起來。
實踐証明,效果非常好。拿鄲城一高為例,近幾年,學校每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都在3000人以上,2012年以來共有292人考入北大清華,其中大部分是農村學生。而且這些學生考出去之后,都特別知道感恩,有不少人學業有成之后,回來報效家鄉。鄲城一高畢業生王文一大學畢業后自主創業,有了一些積累后,就回到老家鄲城,投資2000萬元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00畝,種植車厘子,帶動260戶貧困戶脫貧。王文一本人也被評為“河南十大扶貧人物”。
“三農”工作的重點今由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鄉村要想振興,人才是關鍵,劉成章建議國家出台更多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把那些愛家鄉、會創業、有知識、有見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吸引回來,鄉村振興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