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陡溝河兩岸綠意盎然,陡溝河水在陽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游客圍坐在石桌邊悠閑地品茶聊天……坐落在高大古皂角樹下、緊臨陡溝河畔古色古香的布郎茶驛,成為姚庄回族鄉小張庄村一道靚麗的風景。
小張庄村位於姚庄回族鄉東部,轄張布郎、老崔庄、小張庄、劉庄4個自然村,全村510戶2386人,北臨汝水,南望落鳧山,楊柳河、陡溝河在村庄東西環繞而過,這個寧靜的小村庄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如今小橋流水,茶食飄香的小村庄,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榮獲平頂山市“十大美麗鄉村”稱號,榮膺“十大中國最美鄉村提名獎”。
近日,筆者走進小張庄村採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近距離地感受到小張庄村處處洋溢著生態宜居與安逸靜謐之美。
小張庄村掩映在成蔭綠樹中,村裡游園、亭台、花壇相映成趣。村裡修復了“老竹園”,園內竹子青翠欲滴,“老竹園”前的空地鋪上了廢棄的老磚,建了個小廣場。住在老竹園旁邊的老人張彥欣說,“老竹園”這些竹子是2017年春栽種的,竹園裡修了兩座亭子,環境真是好,環境變好了,住得舒心。老少爺們沒事在這下下棋,聊聊天,小媳婦們傍晚在這跳廣場舞,村民們都特別高興。現在村道兩旁的土牆破院變成了小綠地、小游園。曾經泥濘的背街小巷都硬化了,干淨整潔,村庄主街道兩邊建起了綠化帶……
該村張鳳梧是鄉信用社的代辦員。說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位74歲的老人對小張庄村的變化最有感受。他說,早年的小張庄村環境臟亂差,亂搭亂建情況很多,污水隨便流,垃圾堆得到處都是,一條污水溝夏天蚊子還特別多。那時村裡沒什麼產業,也沒集體收入,群眾沒啥存款。近幾年國家開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村也有了大變化, 這幾個自然村都鋪上了平坦整潔的柏油路,臭水溝得到了整治,村裡的路面每天有人清掃,垃圾分類日產日清,村裡干干淨淨。破爛不堪的院牆刷成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豐富的文化牆,顯得文明時尚,全村閑置的宅基地、河灘、路邊溝現在栽上了槭樹、竹子、五角楓等綠化樹,有的地裡種上了梨樹、獼猴桃、車厘子、水蜜桃等果木,有的大戶流轉土地種了煙葉、小辣椒等經濟作物,村民都有錢了,來我這裡辦理存款的村民也多了,現在和以前比,完全是兩個樣。
從老崔庄村通往小張庄村,500余米長東西干道兩旁是50米寬的生態廊道,茂密的竹子、石楠、木槿、櫻花一片蔥蘢。家家戶戶門前或是花開正艷的百日紅、月季花,或是青翠的桂花、大葉女貞樹。文化廣場、小游園、農家書屋,村內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百姓在家門口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環境好了,群眾收入增加了,生活變得富足和愜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的持續實施,張庄村實現了華麗嬗變。目前,小張庄村正規劃建設民宿體驗和康體養生等服務項目。在實施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該村有些老舊民房進行重新裝修改造,有些民房打造成了有民族特色的民宿。有的村民依托美麗生態資源優勢和厚重的傳統茶食文化資源,發展旅游休閑經濟,帶動了該村特色老茶館的興旺。
小張庄村是郟縣長壽之鄉的長壽核心村,地下有礦泉水,有傳統的美食,生態環境很美,沒有工業污染,一年四季有花有景,是養生福地。該村史光輝投資50多萬元,在張布郎自然村西建起了布郎茶驛,生意興隆。他說,這幾年鄉裡發展全域旅游,我們小張庄村也成了景點,每天有不少群眾慕名前來鄉村游,周邊縣市游客來觀光旅游,有的帶走一些土特產,周邊村的人常來這,悠悠轉轉喝喝茶,茶驛生意很好。
談到小張庄村的未來,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國營信心滿滿。他說,2017年以來,村裡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村容村貌、雙違改造,修繕村內斷壁殘牆,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村舊貌換新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6月份,縣裡水系連通工程,通過北水南調,我們村周圍的楊柳河、運糧河和芝河都有水了,以前干涸的河道裡現在清水蕩漾,風景更加美了,廣大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依托現有的資源,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讓村民先富裕起來,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讓大家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保護好環境,把明清古宅修葺好,把古樹保護好,把淳朴民風、良好家風傳承好,把小張庄村打造成集休閑、養生、觀光、茶食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點。
小張庄村的美麗嬗變是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郟縣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持續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郟縣鄉村正徐徐展開…… (郟縣縣委宣傳部 肖應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