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鷹城故事”之五:

香菇成為村民脫貧致富“金扁擔”

2020年06月05日16:38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編者按:5月27日至28日,“脫貧攻堅走基層 小康路上看變化”央媒省媒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平頂山。經過兩天時間的採訪,我們真實感受了鄉村旅游產業帶給群眾的變化、見証了現代旅游產業的活力和傳統養殖的“復興”、看到了科技帶給現代養殖的變化﹔ 體會到新農村的變化和鄉村旅游的魅力。即日起,我們推出脫貧攻堅的“鷹城故事”系列報道,見証平頂山實實在在的變化。

人民網魯山縣6月5日電(智泓)炎炎夏日,室外溫度近40℃,而走進魯山縣瓦屋鎮香菇產業基地大棚內,涼風習習,溫度隻有15℃。

在基地打工脫貧的大潺寺村石磙坪組村民賈冬梅為我們揭開了棚內外溫差大的原因,“香菇養殖不怕天氣冷,就怕天氣熱。過去,因為夏天溫度高,每年香菇大棚養殖是有季節性的﹔而現在利用新技術建起來的大棚,有降溫措施,可以讓棚內溫度常年保持在15℃左右。這最利於香菇生長,也打破了季節的限制,收入更多了!”。

在瓦屋鎮,這樣的香菇大棚有1100余座,有食用菌種植基地11個,建成食用菌產業園1個。在2019年,瓦屋鎮

年種植菌棒837萬袋,年產食用菌8370噸,產值達到8300萬元,吸納1160余人就近務工,其中貧困戶381人,人均年增收可達2萬元。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瓦屋鎮流轉土地550余畝,統籌整合財政扶持資金1000余萬元,吸引企業和社會投入資種植大棚金1300余萬元。瓦屋鎮把財政資金建設的479座食用菌大棚,合理分配給全鎮19個行政村,由各村將大棚租賃給食用菌生產企業,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確保每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實現全鎮村集體經濟產業全覆蓋。

為避免分散經營帶來的競相壓價、惡性循環,2020年春節過后,瓦屋鎮、觀音寺鄉、背孜鄉、土門辦事處等4個鄉鎮的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就開始籌劃成立香菇聯合黨總支,以堯榮菌業公司為龍頭,以菇農中的黨員為骨干力量團結起來、規范化種植、統一銷售等,把魯山縣的香菇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3月29日,魯山縣西北四鄉香菇黨總支已挂牌成立,下轄產業黨支部4個、產業黨小組56個,帶動建立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19個,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

瓦屋鎮黨委書記陳永坤說,目前,瓦屋鎮正在以“紅鷹創業工程”為載體,圍繞打造“香菇小鎮”的目標,打造“紅鷹創業工程”孵化中心和土橋村、湯河村、樓子河村“紅鷹創業工程”示范基地,讓香菇成為村民脫貧致富“金扁擔”!

(責編:常力元、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