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5月7日電(徐馳)河南修武縣,25萬畝小麥正楊花。
車直接開到了地頭。腳一沾地,全國勞模、小麥專家郭天財眼裡再無其他。三兩步進了麥地,彎腰摟過幾株麥子,上下細瞧。
“郭老師,你來啦。快看看今年麥咋樣?”聚龍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具才趕忙迎了上來。修武縣是郭天財多年聯系點,當地農民沒有不認識他的。在河南,隻要有麥田的地方郭天財基本都去過,他還有個響亮的外號——“郭小麥”。
“還不賴,赤霉病防了嗎?”郭天財沒抬頭。“防了,不敢忘。”
“啥時候追的肥?”“三月份,你教導的‘氮肥后移’,我記著嘞。”
“個頭有點高。”說著,郭天財矮身,消失在了麥田裡。再起來,手裡多了把卷尺,“80公分,起身太快,后期得防倒伏。你這合作社貧困戶不少,可不敢大意。”
立夏麥挑旗。眼下正是小麥揚花灌漿期,病害多發。郭天財四處奔走,十八個省轄市跑了十三個。“疫情沖擊,務工受影響,地裡收成再不好,一些老鄉怕要返貧。”
前一天,郭天財剛從南陽返回。豫南地區發現條鏽病,他在幾個地市輾轉數日,指導當地群眾防治條鏽病。群眾們編了個順口溜,說:“防疫就聽鐘南山,種麥就聽‘郭小麥’。”
回到鄭州,郭天財放心不下修武這邊推廣的新品種,風塵仆仆又趕了過來。“手裡摸著麥穗,心裡才踏實。”
說話間,貧困戶王新成趕來了。“聽說‘郭小麥’來了,快給俺家麥號號脈。”
老王今年70歲,家裡四口人。自己和愛人有長期慢性病,兒子患智力障礙,孫子上中學,屬於低保貧困戶。2019年,靠著產業帶動脫了貧。全家收入2萬多元,13000多元來自於7畝多地種糧收益。因此,老王對這麥子看得比啥都“金貴”。
家裡缺勞力,老王把地都交給合作社托管。貧困社員有優惠:農藥、種子、化肥底價供應,耙地、拌種、收割等服務費一律優惠10元,算下來比自己種還劃算。一開始托管,老王並不放心,直到遇到了來給社員免費講課的“郭小麥”。
“打眼一看、手一摸,麥子缺啥、咋長,說得清清楚楚,俺服氣。有這大專家指導,不愁收成。”老王說。去年合作社種郭天財推薦的優質強筋小麥,畝產最高800多公斤,價格還比普通小麥高1毛多。
“咋樣?”來到自家地裡,老王迫不及待地問。
“不賴,后期別大意,准保豐收。”郭天財看得依舊很仔細。
“也能打800公斤?”
“風調雨順,管理到位,畝產750公斤有把握,超800公斤有希望。”郭天財笑著說。
“‘郭小麥’說的話不能假,俺就等著收麥啦。”老王也笑了。
“一家一戶,好品種、好技術不好推廣,教會合作社、種糧大戶,讓他們帶著困難戶,這才能保証貧困戶從土地上得到穩定收益。”郭天財說。
一邊走一邊看,“郭小麥”不知道看了幾家麥子。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要落山,綠油油的麥田染成了一片金黃。
臨上車前,郭天財指著不遠處一片有些倒伏的麥子,叮囑王具才:“澆地一定注意,有風就停,不然麥子倒了就晚了。”
坐上車,郭天財開始跟助手商量,明天去駐馬店西平縣,看看那裡的條鏽病防治咋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