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塆越來越紅火”

胡巨成 王文齊

2021年05月11日08:57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我們大塆越來越紅火”

  新縣田鋪大塆“老家寒舍”民宿 本報記者 王文齊 攝

  □本報記者 胡巨成 王文齊

  皮影人在幕幔上演繹金戈鐵馬,燈光秀在黃牆黛瓦間閃耀上場﹔

  稻田水塘蛙鳴陣陣,咖啡館音樂舒緩流淌﹔

  繡娘們石橋邊巧手翻飛繡鞋墊,孩子們托幼院裡興高採烈玩樂高……

  位於大別山腹地的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處於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北國江南的山清水秀和江南北國的豫風楚韻在這裡交相輝映,城與鄉、古與今、土與洋在這裡自由切換、毫無違和,滿足了許多人不一樣的“鄉愁”。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田鋪大塆游客接待量超5.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0萬元。不僅大批省內游客紛至沓來,還有北京、上海、湖北、安徽等全國多地的游客專程前來。

  “假期客房十分緊俏,尤其5月2日、3日,民宿入住率達到100%,一房難求。”田鋪大塆景區辦公室主任吳曼說。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田鋪大塆考察調研。他強調,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一年多過去了,回憶起總書記來大塆時的一幕幕,村民們依然心潮澎湃、難掩激動。

  “總書記特別親切,跟我們手拉手、嘮家常、問冷暖。”匠心工坊店員何三榮興奮地說,“我們大塆也越來越紅火。店裡的手工刺繡鞋墊、老虎枕很受歡迎,‘五一’期間每天能賣七八千元,大家都喜歡這原汁原味的老手藝。”

  “如今村裡民宿有21家,創客小店也有20多家,全都是在自家老房子基礎上通過保護性改造提升建的。”曾與總書記圍坐交談的“老家寒舍”民宿老板韓光瑩,是村裡公認的民宿“老師”,經常為大家傳授開店秘訣,“不亂挖亂填,不亂砍亂燒,不大拆大建,一定要最大程度保留歷史風貌。”

  村子裡喜人的變化還有很多:S205通車了,新縣縣城至田鋪大塆的路程由40分鐘縮至20分鐘﹔5G網絡實現全覆蓋﹔補種了桂花、紫藤、烏桕、海棠、銀杏等綠化美化樹種1500余棵﹔大型游客中心、停車場預計下個月建成……

  走在青石板路上,穿過一條條小巷,你會發現很多村民家的門梁上懸挂著“光榮之家”的牌匾。“田鋪大塆是古色、綠色的,也是紅色的。”田鋪鄉黨委書記李文林介紹,一個個紅色故事在大塆人口中代代相傳。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別山,臨時指揮所設在這裡﹔許世友將軍夫人田普的名字源於將軍對家鄉田鋪的懷念﹔《閃閃的紅星》“潘冬子”原型、許世友將軍之子許光成長於此……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我們將沿著這條路子,一直走下去!”談到未來,李文林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

  大別山,大有別樣風景

  鄉村應是什麼模樣,我們的“鄉愁”該安放何處?在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們懷念農村,遠處青山綿延不絕,門前河裡魚兒嬉戲,青瓦之上炊煙裊裊……

  我們“害怕”農村,汽車一過塵土飛揚,垃圾污水無法處理,水電網絡經常“掉線”……在田鋪大塆,這些問題都沒有,出了門是農村,關上門即是“城市”。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是田鋪大塆的“准則”。立足資源優勢、尊重民俗民風,在彰顯地方特色的同時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既留住“泥土味”“青草香”,又讓人生活便利、賓至如歸。

  唯有如此,才有更多不一樣的“鄉愁”,才能塑造更多的“田鋪大塆”。

  (本報記者 胡巨成 王文齊)

(責編:楊曉娜、黃莎)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