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鄉市平原示范區的王府井奧萊·平原小鎮全景鳥瞰圖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張波張亞林通訊員李智博文圖
2019年,河南省政府以鄭州為中心畫了一個圓,圈定“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五城抱團發展。共繪一張圖、共下一盤棋、共織一張網、共算一本賬、共鉚一股勁,打造“鄭州都市圈”。近日,隨著《鄭焦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正式公布,“鄭州都市圈”五城圓環得以圓滿閉合。
鄭新一體化橋頭堡先行
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規劃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鄭新一體化發展的總體布局和發展策略,規劃范圍包括鄭州市、新鄉市全域。
向鄭州大都市看齊,距離鄭州最近的平原示范區一直努力與鄭州融城同頻。如今每逢周末,連接鄭州、平原示范區的601、602路鄭平公交幾乎爆滿。來自於平原示范區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在鄭州工作、在示范區生活的“雙城生活”一族,據初步統計,有大約1.5萬人。
新鄉市位於黃河北岸,與鄭州一河之隔,三座橋梁連接鄭新。兩地密集的路網不斷完善著鄭新之間交通基礎設施,增強與鄭州向心發展的合力。
平原示范區作為橋頭堡,近年來不斷推進鄭新之間路網、交通方式互聯互通、無縫銜接,平原示范區先后組織編制多項規劃,提出在G107(中州大道)與G107復線(107輔道)之間新增龍鳳大道(含跨黃河大橋)規劃,在平原示范區與鄭州之間形成新的交通走廊,加強與鄭東新區、鄭州南、新鄉東之間的交通聯系,提高區域跨黃河通道的能力,為高質量高標准建設沿黃城市群,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交通基礎支撐。
根據《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鄭新兩地生態共建方向明確。具體來說,兩地將共同打造黃河國家文化生態走廊,建設鄭新段黃河濕地公園;共建鄭新快速通道生態廊道、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廊道、黃河水系生態廊道,打造鄭新連通水系生態景觀帶。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獲黃委會批准的灘區試驗區,目前平原新區已開始推進總投資30億元的生態廊道、高灘淤筑、水系聯通等13個項目。將黃河這條鄭新兩市間的天然屏障,變為鄭新一體化發展的連接樞紐和生態廊道。
產業支撐補強城市配套
去年6月5日下午,平原示范區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航空產業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簽約,至此該區已有11所高校落地,打造大鄭州都市區新的高校聚集地。以融創冰雪文旅城等8大文旅項目為主體,發展以泛體育為特色的文旅產業。以國家生物育種中心、華蘭單抗為龍頭,6大生物技術項目為支撐,建設大鄭北冷鏈物流產業園、綠色智能科創園、河南檢驗檢測園等6大專業園區,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鄭新產業發展新高地。
近年來,為真正讓新城居民住得下、穩得住,平原示范區圍繞群眾就學、就業、就醫等熱點問題,缺什麼補什麼,不斷補強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鄭州與平原示范區兩地間的高端教育資源不斷融合,其中鄭州八中和金水區緯五路一小等六所學校啟動開工建設,預計投入資金超10億元。承接鄭州優質醫療資源,推動鄭州與平原示范區醫療功能共建共享,目前,省醫平原醫院主體已經封頂,即將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