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開封3月29日電(尚明楨、霍亞平)布滿皺紋的雙手微微顫抖,握住“電推子”,卻瞬間變得沉穩。87歲的王建國用梳子托起一撮白發,開始為71歲的王樹有理發。這裡是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區公園南街,綿長幽靜的小巷裡春意盎然。
“一月一次,老爺子都給我理了十多年發了,從來不要一分錢。” 王樹有說,自己曾覺得不好意思免費“理發”,躲著。“一看見我頭發長了,就拉著我要給我理。”王樹有“無奈”地說。
87歲的王建國用梳子托起一撮白發,為71歲的王樹有理發。人民網 霍亞平攝
王樹有是王建國的第33870位“客人”。過去的62年間,退休老黨員王建國免費為同事友人、街坊鄰居、行動不便的老人等理發修面,從未收過一分錢。
在廣場上、在小胡同裡,最多是在老年公寓和醫院。幾十年來,王建國的“理發店”從不固定,哪裡有需要,“店”就在哪裡。
老人的“職業生涯”要追溯到1959年。那時候,王建國供職於開封市糧食局倉庫。“理發得排隊,老‘耽誤’時間,我就自學了理發。”王建國說,時間一長工友們都很認可他的手藝,來找他理發修面的越來越多。
十來斤重的箱子裡,裝著老人的理發工具。人民網 霍亞平攝
1994年,60歲的王建國退休了,時不時還有街坊故人來找他理發。有年冬天,王建國出門遛彎,走到包府坑北街,看到一位年輕人吃力地蹬著三輪車,車裡載著的老人有氣無力,胡子拉碴,花白的頭發在風裡凌亂地飄著。
“老人應該是得啥病了,頭發恁長,看著怪可憐。”王建國追上去跟年輕人表達了要給老人理發的想法,並仔細記下了他家的地址。一路小跑回到家,他麻利地收拾了理發工具,拎著十來斤重的箱子,騎上自行車趕到那裡,為老人理發修面。
“上了年紀,行動不便,也得體面啊。”這次經歷深深刺激了王建國,他萌生了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理發的念頭。於是,王建國不斷擴大自己的“客戶”范圍,頻繁出入敬老院、居民樓、醫院康復中心,服務對象遍布開封老城區。
厚厚的一摞發黃的本子,見証著老人62年免費服務的時光。人民網 霍亞平攝
王建國隨身帶著一個“小本本”,上邊記錄著每一位服務過的“客戶”信息。“啥時候給誰理發了,得記住,下個月這個時候差不多頭發又該剪了。”
“元月27號上午,給第三人民醫院康復中心重病號等14人次(理發)”
“元月27號中午,給商業大院邢大夫小孩(理發)1次”
“元月27號下午,給第三人民醫院康復中心重病號5人次(理發)”
“元月27號下午,給五福老年公寓病號3人次(理發)”
……
厚厚的一摞發黃的本子,見証著王建國62年免費服務的時光。隨手一翻,僅2019年1月27日一天,王建國就為23人免費理發,按一個人平均用時20分鐘來算,老人當天硬生生站了七個多小時。
62年間,王建國老人用壞了五、六把推子,十來把電動理發器,騎壞了七輛自行車,記錄“客戶”信息的登記簿整整寫滿了二十來本。
長期手握推子,王建國的右手掌指關節隆起,嚴重變形。人民網 霍亞平攝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老人們免費服務的王建國也越來越老了。長期手握推子,他的右手掌指關節隆起,嚴重變形。長時間久站,他還落下了滑膜炎的毛病,犯起病來關節腫脹,疼痛難忍。
子女們心疼,將他“嚴加看管”起來。“一會兒不注意就又出去了,怕拎著箱子被我們發現,他偷偷摸摸把工具放袋子裡,說去遛彎買菜,其實又去給人家理發了。”女兒王素雲苦笑著說,“隨俺爸吧,這也成他心勁兒,精神支柱了。”
62年間,老人用壞了五、六把推子,十來把電動理發器,騎壞了七輛自行車。人民網 霍亞平攝
“1954年6月18號,我入黨。作為一名黨員,受黨教育幾十年,應該給國家,給群眾做點事。”王建國說,這幾年身體不太好了,但還要堅持下去,啥時候走不動了就不干了。
陽光洒下一地金黃,巷子深處,一棵梨樹凸露的根脈遒勁有力,定力無限。樹上的梨花,潔白無瑕,熠熠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