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任國戰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楊之甜
3月22日,記者在林州市走訪發現,以前各村村部門前小賣部裡擺的煙,品種少了,銷量下降了。不少小賣部老板感慨,現在在村部對過兒開小店,煙不好賣了。
“以前群眾找村委會蓋章,哪個不得先買盒煙走走人情?現在都用智能公章,村民不用和村干部打照面,買煙的自然少多了。”在村部門前開小賣部的姚村鎮下裡街村村民劉蕾一語道破原因。
公章是村級公權力的象征和進行社會事務管理的有效憑証。前些年,林州市實行“村章鄉管”,老百姓村裡、鎮裡來回跑幾趟,為蓋章“跑斷腿”的現象很常見。2019年,林州市紀委監委對全市公章使用情況的調研結果顯示,公章使用不方便、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多有存在。
一枚小小的公章,漸成不少群眾的“心病”、管理的“短板”,埋下了基層“微腐敗”的隱患。
“村委會公章以前都在鎮裡統一管理,我們蓋章要先在村裡請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簽批‘蓋章審批單’,再到鎮裡蓋章。”石板岩鎮大垴村村民王仔生坦言,“我家在山頂,為開個証明、蓋個章要走十幾公裡,要是碰上管理公章的人員不在,還白跑一趟。”他說,現在,不用出村就能解決蓋章問題了。
解除了群眾煩惱的“智能公章”,是目前林州市584個村委會的“標配”。2019年起,該市紀委監委選擇幾個村鎮作為試點,將公章交還村委會管理,全面探索規范化村級公章管理機制,同時引進雲服務和智能化技術的印章管理系統,實現人章分離、遠程申請、遠程審批、全程監控、可溯可查。
2020年4月,該市在全市20個鎮(街道)推行公章智能管理系統,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現事項審批電子化、信息化,將監督嵌入公章管理的各個環節,依托科技手段加強對“微權力”的監管,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裡”。
在姚村鎮南牛村村部,記者看到,一台智能印章機前,幾名群眾正在辦理蓋章手續。“操作不難,一學就會。”公章管理員郭成莉給記者演示,她先把自己的人像照片、申請文件的照片上傳手機APP,點擊提交后,過了沒多久,該村黨支部書記就網上通過了審批。郭成莉再點擊機器上的“用印”,“咔嚓”一聲響,印章彈出落在文件上,蓋章手續便完成了,整個過程僅十幾分鐘。
智能印章管理系統還可以通過“釘釘小程序”,把用印記錄抄送給包村干部、區長、鎮領導,並可以隨時隨地回溯查看用章歷史信息。“誰蓋了章、為什麼事蓋章,一翻手機一目了然。這個系統很方便、很實用,也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監督。”姚村鎮紀委書記楊金剛說。
“為了方便群眾使用,我們委派了公章管理員,及時為老百姓服務。”楊金剛說。為保証管理系統規范有效運行,該市專門制定出台了《智能公章系統管理制度》,還分批次對公章管理員進行專門培訓。截至目前,該市已開展培訓52期,培訓公章管理員6040人次。
“蓋章”的問題解決了,村裡風氣正了,鄉村旅游也發展起來了。“以前群眾辦事來買煙,總帶著抱怨,現在買煙的雖然少了,可村裡旅游發展起來了,我的生意反而更好了!”劉蕾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