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月10日電(尚明楨)7日~8日早晨氣溫創入冬以來新低,全省39個站點突破本世紀常年同期歷史極值,河南進入“速凍”模式。這麼冷為啥不見雪,“瑟瑟發抖”何時休?看看氣象專家怎麼說。
近日,“凍得頭蒙”“不敢出門”成了河南人見面打招呼的高頻詞。7日,河南北部最低氣溫-18℃到-16℃,中東部、西部-14℃到-12℃,其它地區-10℃到-5℃。其中,原陽最低氣溫-15.7℃為建站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林州等39個縣(市)達到或突破2000年以來1月最低氣溫歷史極值﹔省會鄭州(-11.1℃)是1993年11月21日之后最冷的一天。
眾所周知,“大風+降溫”通常都是冷空氣的固定“班底”,這次也不例外,在降溫的同時,6-7日全省大部還伴隨著大風天氣,風寒效應明顯,使得本就低迷的氣溫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人們會感受到比實際氣溫更加“徹骨”的寒冷。
都這麼冷了?咋還不下雪?入冬以來,和寒潮一輪又一輪的高“出勤率”相比,河南實在是太“貧雪”了,那麼為什麼本輪寒潮過程沒有帶來降雪?
河南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呂曉娜解釋說:“本輪寒潮歐亞中高緯為“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為主,強冷空氣南下,全省為西北氣流控制,整層大氣相對濕度很小,缺乏水汽的輸送和輻合抬升條件,因此以降溫和大風為主,沒有雨雪出現。”
簡單來理解就是:下雪就是冷空氣和水汽的約會,二者缺一不可。現在的情況是,盡管冷空氣特別主動,一股一股又一股地發出邀請,但水汽愛答不理,十分傲嬌,最終就隻有大風降溫,難見雪花。
據介紹,河南省大范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2020年9月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極地渦旋減弱、分裂,難以“固定”冷空氣,渦旋偏向歐亞地區,歐亞中高緯“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自12月以來一直持續,有利於冷空氣南下。
什麼時候才能感到“一絲暖意”?呂曉娜介紹,預計1月中旬開始,中高緯度大氣環流有明顯調整,由經向型環流轉為緯向型環流,12日起全省回溫明顯,平均氣溫將由前期的偏冷轉為略偏暖。1月中下旬,全省氣溫偏高0.5∼1.0℃,降水偏少0∼2成﹔2月氣溫偏高0∼1.0℃,降水偏多0∼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