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冬 攝
人民網鶴壁11月7日電(徐馳)“咕咕,咕咕,咕咕……”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咕咕”傳承人宋楷戰站在一排作品前,又一次吹響了造型古朴、夸張別致的泥咕咕。
一團不起眼的泥巴,在藝人們的手中竟有千萬變化,變身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浚縣“泥咕咕”。
泥咕咕由黃膠泥制作而成,西楊玘屯村是主要產地。該村早年曾是大運河流經之地,形成了非常適合制作泥塑的黃土膠泥。宋楷戰正是土生土長的西楊玘屯村人。
宋楷戰說,每年秋收之后,全村的人就地取材,開始儲備黃膠泥。入冬后,天氣轉涼,全家人便在家制作泥咕咕。到正月初一浚縣廟會的時候,村民拿著捏好的泥咕咕去賣,即使每天最多隻能賣個一兩塊錢,也很知足。
2006年,浚縣泥咕咕被列入國務院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玘屯村也因此被授予“中國泥塑第一村”“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稱號。
“泥咕咕之所以能夠世代傳承下來,除了文化內涵外,有市場是一項重要因素。因此,這些年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原生態的泥咕咕融入現代人的文化生活,讓更多人喜歡這項工藝。”宋楷戰說。
目前西楊玘屯泥咕咕文創產業股份合作社已經成立,現有泥咕咕工作室20個,其中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5人,市級傳承人20人,村中藝人15人。
宋楷戰介紹,按照將楊玘屯村打造成泥塑文化研學基地的發展思路,合作社規劃了泥塑藝術展館、泥咕咕千人體驗中心、泥咕咕文化研學中心等項目,並與浚縣古城、大伾山風景區聯合,大力發展泥塑體驗游、研學游等項目,努力打造中國特色泥塑文化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