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要的20袋有機肥給你送來了!”
“謝謝你呀張經理,您看現在路修好了,送種子、送肥料,你這卡車也可以直接開到地頭了,方便多了!”
“路通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是呀!過去因為路不通,遇到下雨天,種植庄稼因農資送不到村,進不了地,而影響農作物種植,錯過種植庄稼的最佳季節。”
10月11日,杞縣西寨鄉焦田寨村貧困戶王景富要到地裡種植大蒜,就打了個電話給集鎮上的農資門市部,沒半個小時就把有機肥給送到了地頭。
路通了,農產品的銷路更暢通了!
“俺村的土質好,種植的大蒜個大、色白、皮厚、不散頭、耐貯、蒜汁稠粘、有獨特的香辣風味。過去到了大蒜收獲季節,因為路不好走,一到下雨天道路就泥濘不堪,交通不便,蒜商不願上門收購,大蒜價格會比市場價低幾毛錢。”杞縣傅集鎮司庄村大蒜種植戶司傳生面帶無耐的表情。
修了路,交通狀況的改變,除了村民自己將農產品運出去,貨商也紛紛開著車進村收購。司庄村的大蒜價格比市場價還高出兩毛錢,客商爭著來採購,賣出好價錢了,村民腰包自然也鼓了起來。是路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村民們充滿干勁,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激發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官庄鄉焦臘村是杞縣最南部最偏僻的一個村庄,農民多年保留著有機種植西瓜、辣椒的習慣,其無公害產品遠近聞名,因為通往村庄的路是漫長的泥巴土路,就是這條路制約了該村的發展,現在通過新修的這條水泥路,該村的西瓜辣椒每天都可以運輸到鄭州萬邦果蔬批發市場銷售。
“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都是泥,晴天汽車一過,路上塵土飛揚。現在水泥路鋪好了,不但我們出行方便了,也確保了我們村的優質西瓜、辣椒能運得出,銷售到大都市。”專職做果蔬運輸的村致富帶頭人焦三軍深有感觸。村有這麼好的資源,我們應該讓千家萬戶享受到我們村有機食品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路通了,電商互通拓寬致富路
家家戶戶一出門就是硬化路面,路寬了、平坦了,村民們笑了。農民種植深加工的名特優產品不再久藏“深閨”,漸漸掀起了“紅蓋頭”,與外面的世界頻繁聯絡互動起來。
公路通了,隨著農村交通改善,圉鎮后城村的貧困戶郝海娜把她腌制的經過質檢部門檢驗達到合格標准的“糖醋蒜”,在淘寶等網站上開了“店鋪”,在杞縣電子商務園開辟了“直播間”,把銷售后一公裡瓶頸打通,開始搭乘電商平台銷售,把她腌制的“糖醋蒜”賣到了全國。
今年受疫情影響,杞縣年輕蒜農紛紛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展銷路,高陽鎮金村的張申鵬就是其中的代表。33歲的張申鵬擁有1萬噸的倉儲能力,年收購銷售大蒜10萬噸以上。
張申鵬在鄭州組建了20多人的專業電商團隊,每天能接8000多單,銷售30多噸大蒜,電商銷量佔比從去年的10%提高到了30%,幫助本鎮160多戶貧困群眾賣出了2000多噸大蒜,較市場價增收80萬元。
張申鵬說:“明年起,他要把全鎮的大蒜等農產品賣到網上去,擴寬銷路,吸引更多的客商來到我們鎮,讓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路通了,上學、看病都方便了!
“以前這條路是泥路,遇到下雨天別說是過汽車,連人出行都困難,雖然離鄉裡不遠,但是俺村學生上學、村民有了急病都非常不方便。”杞縣宗店鄉陳河村村民孫帥說。
“過去我們上學,一遇到下雨,一層厚厚的泥巴,走上去,坑坑窪窪的路上隻有‘吧唧吧唧’的腳步聲,因泥濘耽誤上課,去不了學校是經常的事。小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背我們送到學校。現在好了,我們不用他們送了,我們自己上學放學用20幾分鐘就夠了。”落日的余暉下,孩子們放學三五成群,蹦著跳著笑著從集鎮學校返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見到我們,孩子們都夸這條路修的好,是他們通往理想殿堂的“金光大道”。
“五年前就是因為‘水泥路’,救護車進不了村,媽媽突發腦梗耽誤了治療。”在河南大學上學的泥溝鄉圈章村王冰雪今天就要回校報道了,她拉著皮箱走在新修的通往鄉鎮的水泥路上,眼含熱淚一再叮嚀送她的父親要照顧好身體。
王老漢看著遠去的女兒,擦了下眼角的淚水說:“路,曾是女兒心中的痛!如今,女兒上大學了,村裡通往鄉裡的公路修好后,閨女也長大了,經常打電話叮嚀我,遇到頭痛腦熱的,身體不舒服了,要及時到鄉衛生院,現在騎上電車到鄉衛生院也就10多分鐘,有了公路真的方便多了!”
路通了,村裡通公交了,出行更方便了!
“媽,你從咱村坐上公交到縣城汽車站,然后坐去鄭州的客車。這是火車票你放好,記著K635次列車,下午17:23 從鄭州出發,后天早上05:02到昆明,我舅會在出站口接你。”杞縣陽堌鎮小崗村貧困戶李二冰在村公交車停車牌前,一遍遍叮囑著母親:“過去我媽回雲南,就從村裡到縣城這段路,快了得兩三個小時,慢了一上午也到不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坐車,30分鐘就到了,真是方便多了!”
“俺村這路修得好啊!公交車直接通到了村口,三十分鐘一班車,到縣城辦事、購物,出門就能坐車,很方便。過去我們去趟縣城需要三個小時,現在40分鐘就到了。”竹林梁寨村貧困群眾梁景齊興奮地說,路通了,農村客運又緊緊跟上,讓群眾享受到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出行真的是方便多了。
“出門有公路,抬腳上公交。”杞縣有26條農村客運線路進行了調整,為83個貧困村設置標准化候車亭、招呼站,並與縣城內城市公交無縫對接,實現了縣有二級站、鎮有停靠站、貧困村有候車亭的目標,保貧困村通客車開得通、留得住、可持續,徹底解決貧困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確保貧困村通車率100%。
據了解,杞縣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661.20公裡,縣道12條,181.74公裡﹔鄉道88條,613.24公裡﹔村道814條,866.22公裡。在扶貧領域,杞縣新建道路834089.9平方米,總投資11432.43萬元,涉及111個行政村。如今,杞縣實現了500多個村庄道路互通,鄉鄉柏油路,村村水泥路,鄉親們的生活有了出路,拉近了外界的距離,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杞縣縣委宣傳部 司利強 葉中琳 陰行 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