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寶豐:貧困戶成帶頭人 窮山村蝶變明星村

2020年05月08日16:3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5月5日剛吃過早飯,寶豐縣觀音堂林站滴水崖村村委會委員胡進寶就來到貧困戶張國正的花椒林裡,手把手地傳授花椒管理技術。

今年48歲的胡進寶原是貧困戶,后在觀音堂林站黨委的支持下,滴水崖村的村干部和駐村幫扶隊員為他量身定制了詳細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送他去參加花椒種植技能培訓,幫助他發展花椒產業。學有所成后,胡金寶承包了村裡150余畝荒山,種植花椒,並搞起了林下養殖,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目前,有10多名貧困村民在他的花椒種植基地裡長期打工。

“胡進寶脫貧致富的事跡傳遍山鄉,群眾選舉他進入村委會,希望通過他的成功經驗,帶動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觀音堂林站黨委書記白大良說。

觀音堂林站位於寶豐縣西部山區,缺少水源,土地貧瘠,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較差,貧困發生率較高。在全林站18個行政村中,有17個是省級貧困村,貧困人口2107戶6290人,是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寶豐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促脫貧強黨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建引領作用,讓觀音堂發生了巨變。

石板河村曾是寶豐縣觀音堂林站17個省級貧困村之一,2016年年底之前,該村305戶中就有105戶屬於貧困戶。

如今的石板河村滿山翠綠,碧水蕩漾,石牆、石路、古樹,古朴典雅……濃郁的鄉土氣息扑面而來,成為眾多游客前來探尋鄉愁的目的地。

“擱在前幾年,俺想都不敢想這山窩窩能變出啥花樣,現在可不一樣了,看看農家院、民宿,俺這裡也變成景區了。”提起村裡的變化,石板河村黨支部書記王周現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據介紹,2016年年底開始,在該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石板河村通過農戶參與、公司聯營等形式,開辦農家樂,開發土特產等旅游商品,成功脫貧101戶309人,村集體經濟增加近20萬元,2019年該村被認定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昔日的深度貧困村如今煥發出勃勃生機。

“石板河村的變化,充分証明了在脫貧攻堅中黨建引領的重要性。”白大良介紹說,村裡工作能不能開展好,“兩委”干部是核心,黨支部書記是關鍵。

為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觀音堂林站綜合運用以會代訓、現場觀摩、經驗交流等培訓方法,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的業務能力。同時,林站黨委結合縣委“爭比樹”活動,持續抓好干部作風整頓,通過抓好學習、提振士氣,讓黨員干部思想受洗禮、精神再提振。

除積極發揮各村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外,林站還在22家合作社、5家帶貧企業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充分利用產業獎補政策,鼓勵引導貧困群眾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重點圍繞半勞力、弱勞力群眾,發展雞、鴨、鵝、羊、黃粉虫等小規模家庭養殖。同時在加強傳統優勢項目花椒種植的基礎上,利用荒山荒地種植油菜、花生、迷迭香、連翹等3400多畝。通過種植、養殖,509戶1230人成功脫貧。

“目前,林站還有宋溝、大石扒兩個村沒有‘摘帽’。全林站還有208人沒有脫貧,貧困發生率為1%。”白大良介紹說。目前,宋溝村注冊成立了裕泰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黃粉虫養殖,在帶動貧困戶8戶33人的基礎上,還將再帶動25戶貧困群眾養殖黃粉虫,村集體今年可增收3萬元左右。大石扒村在村黨支部的牽頭下,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發展白玉木耳種植項目,直接帶動20戶貧困群眾每戶每月增收2000元,並且可輻射全村農戶通過種植業增收,村集體每年也可增收4萬元。 (寶豐縣委宣傳部  秦亞濤 巫鵬)

(責編:黃莎、辛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