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龍泉街道
紅色跑樓團 讓群眾少跑腿
本報記者 范昊天
“鮑阿姨,東西放您家門口了,記得出來取哈!”最近,家住湖北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龍泉街道騰龍社區的83歲獨居老人鮑阿姨,經常聽到門外有人喊,一開門,卻隻見一堆蔬菜,有時候還有雞蛋。這是龍泉街道新組建的“紅色跑樓團”送來的。
“我們社區是一個還建小區,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周邊配套一般。最近,周邊一些小店陸續關門,離我們最近的超市也有將近8公裡,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騰龍社區書記張樂說。
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春節前夕,龍泉街道黨工委組織社區志願者、回鄉的流動黨員、退伍軍人、放假回鄉的團員等組建“紅色跑樓團”,陸續有30多人加入義務送菜的行列。
在街道辦事處的協調下,多家愛心企業和蔬菜經營戶為居民捐贈了上萬斤蔬菜,看著堆積如山的青菜,張樂犯了難:非常時期,不可能讓居民下樓來領。在她的動員下,社區樓棟長、物業管家、保潔員等14人都加入了“紅色跑樓團”。
為盡量避免和居民接觸,團員們將蔬菜及時打包分裝,隨同附上口罩、疫情防疫倡議書和社區服務聯系卡,挨家挨戶送到門口,敲門通知后由居民自行拿進家。為防止有人沒收到,還會通過社區微信群再次通知。
跑樓團成員每天定期對小區活動場、電梯間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還臨時擔任秩序維護員,勸離走親訪友的居民,對進出小區業主逐個測量體溫。
天津:集中隔離 阻斷傳播鏈
本報記者 靳 博 龔相娟
1月31日晚,幾輛救護車駛出天津動車客車段封控區。此前,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決定,對天津動車客車段封控區內人員及乘務車間所有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分別轉移至西青區、武清區、河東區、河北區的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通過更嚴格的隔離措施,堅決阻止疫情傳播,同時改善隔離人員生活條件。轉移自1月31日晚啟動,2月1日24時全部完成。
天津市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韓金艷介紹:“不惜代價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 據擔負接收任務的各區集中隔離點負責人介紹,集中隔離點均依據專家建議,確保每名被轉移人員單間隔離、單獨使用衛生間,所有接收點的空調和通風系統都必須符合標准。隔離區內杜絕其他人員進入,落實嚴格消毒等防護措施。
目前,天津全市16區的醫學觀察隔離點正加緊建設,以備后續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之用。
鄭州:暖心熱線疏解焦慮
本報記者 馬躍峰
“延期開學了,孩子‘宅’在家裡過度上網,越來越難管,怎麼辦?”“孩子看了大量疫情信息,入睡困難,怎麼辦?”這幾天,鄭歡歡的熱線手機響個不停,80%的電話咨詢和疫情有關。
鄭歡歡是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春熱線的心理咨詢師。疫情暴發以來,鄭州、開封等14地市開通12355疫情防控心理咨詢,重點疏導青少年的疫情恐慌焦慮,已服務497例。
“咨詢人群不限於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也佔相當大比例,能感受到大家的擔憂、焦慮。”鄭歡歡說,“聽到電話那頭鬆了口氣、有了笑聲,付出再多都值得。”
如何保証居家隔離人員的心理健康?鄭州實施“三個一”暖心行動,即“每天一個暖心電話”:安排專人每天打電話詢問隔離人員身體、生活情況,及時了解需求,在精神上進行鼓勵支持﹔“定期一次生活慰問”:根據隔離人員需求,由辦事處統一採購物資,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將物資配送到家中﹔“每天一次垃圾回收”:對居家隔離產生的生活垃圾,由專人上門搜集、統一儲存、妥善處置。
重慶江北區:指尖劃動 群防群控
本報記者 崔 佳 常碧羅
吃過晚飯,家住重慶江北區保利江上明珠小區的居民陳紅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看微信。點開小區業主的微信群,跳出的圖文信息讓她安心不少:“今日無訪客進入小區”“今日外出回家業主全部體溫篩查,均無異常”“今日小區所有電梯均完成兩次消毒工作”……“這是我們小區的‘疫情防控日報’,每天准時發到群裡”,她告訴記者,內容有服務窗口動態、園區消毒工作、物業工作人員體溫排查等等,都是圖片形式,一目了然。“有了這個防控日報,我們踏實了不少。”陳紅說。
疫情發生以來,江北區以轄區物業微信群的形式,搭建上下通達的防控信息網絡,營造防控氛圍,“指尖”防控不留空隙,把“群”防“群”控落到了實處。
“我們建立了主管部門、街鎮社區、物業企業、小區業主四級宣傳導控鏈條,形成中心工作微信群1個、管理工作微信群7個。”江北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聯通了物業企業所掌握或加入的小區業主微信群,涵蓋全區11個街鎮物業中心、80余個社區物管干部、413個物業項目負責人、業主人群50.3萬人左右,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后一公裡”。
江北區還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定時“巡群”搜集疫情情況,並配合社區進一步落實居家隔離的管控責任人員名單,成功營造起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