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新鄉1月28日電(徐馳) 農歷大年初四,陳廣法又一次在辦公室醒來。當大多數人因疫情“賦閑”在家時,60多歲的陳廣法卻經歷了一個異常忙碌的春節。他是河南飄安集團黨委書記。這家企業是新鄉長垣市最早生產口罩、防護服等產品的企業。
作為“中國醫療耗材之都”的長垣市,是國內三大衛材基地之一,擁有各類衛材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多家,平時佔據全國市場銷量50%以上。
加班加點生產 絕不漲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陳廣法不停地協調口罩等原材料,不停地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不停地接待到廠提貨的人們,“有省級醫院的院長,有各級衛健委的領導,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業務員,也有各路媒體記者。多的時候,能站滿一條街……”
正值春節期間,工人回家過年,原材料供應不足。疫情不等人,陳廣法想方設法召回了100多名員工,佔平時員工的三分之一還要多。雖然是民營企業,公司成立有大黨委,返回車間的黨員就有50多名。
口罩告急,長垣企業卻集體表態堅決不跟風漲價。華西衛材公司是長垣衛材龍頭企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崔文波告誡經銷代理商:公司不向你們漲價,你們也不能向醫院漲價,提的貨必須送到指定的授權醫院,若發現不銷往指定醫院且賺取差價,堅決中止代理權!
除夕夜那晚,當地另一家企業,河南亞都集團緊急裝箱醫用外科口罩20萬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200萬個、醫用帽50萬個、醫用手套20萬隻,共計290萬個疫區急需醫用防護類物資,當晚11點馳援武漢。
原料漲價 物流緊張 有的企業生產即虧損
當地人愛打趣:長垣打個噴嚏,全國醫療器械市場都得感冒﹔丁欒鎮一堵車,全國醫療器械市場要斷貨。
“看似生產量很大,其實利潤很薄。”長垣市醫療器械同業公會會長李明忠介紹,醫用普通口罩出廠價是每個9分左右,不到一毛錢,醫用外科口罩每個在4毛錢到4毛5分之間。
銷售價不漲,成本卻在提高。以口罩為例,主要原材料包括外側無紡布、過濾用的熔噴布、塑料包裝袋、包裝紙箱等,其中無紡布和熔噴布尤為稀缺。據當地企業介紹,原來口罩專用過濾材料熔噴布的市場價格為1.8萬元/噸,現在價格是2.9萬元/噸,但依舊很難買到貨。
李明忠對外呼吁:“第一是呼吁衛材產業鏈上的原材料企業早日開工,第二是希望原材料價格相對穩定,可以漲價,畢竟人工、物流都在漲,但別漲到我們生產商承受不住。”
當地健琪醫療董事長田書增介紹,“一個紙箱大概能裝2000個口罩,出廠價共計800塊錢,我們發給客戶還是一分錢沒漲,但運費就要吃掉兩三百塊。”田書增說,初一之后,加上工人三倍工資、原材料漲價、物流成本等原因,健琪醫療每天淨虧損三萬到五萬元。
物流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其他物流公司都停工了。健琪醫療最近仰仗的發貨渠道主要是順豐。
盡管各種各樣的客觀條件限制,在長垣已開工的衛材企業中,都在鉚足勁兒,克服一切困難,徹夜開足馬力,全力保供應。
“使死了也得干!”這是千百年來,太行南麓、黃河北岸,新鄉地區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意為再苦再累也得拼勁兒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