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關系黨和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問題,制度自信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基礎和政治基礎。制度自信其實就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仰、信念和信心,隻有堅定自己的初心,堅定自己的目標,才能夠讓腳下變得更加有力,才能夠不被各種利誘干擾所迷惑,也才能夠在任何的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當然,制度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在守正創新中堅定制度自信,要讓制度優勢轉化為我們的治理優勢、發展優勢,就需要加強理論的學習。
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我們的政治素養。理論上的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不為外部干擾而迷惘,理論上清醒,才能夠在政治上始終保持堅定,隻有不斷地提升我們的政治素養,才能夠更堅定我們的政治立場。
加強理論學習,錘煉我們優良的作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大敵,在推動制度落實的過程中,隻有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地錘煉我們的好作風,才能夠解決好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問題,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從發展成績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有了求真務實的作風,才能夠讓各項事業按照預期發展,讓“為人民服務”宗旨成為一條鮮活的“制度橋梁”。
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銳意創新的能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環境、社會條件、人民期盼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做好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要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發展變化及其新要求,需要推進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隻有不斷地增強理論的學習,與時俱進,才能夠讓制度更好地成為國家治理的“工具”,推動“一國兩制”呈現出更好的狀態。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堅持“為人民服務”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中國繁榮穩定的實際需要,符合國家根本利益,符合全國人民的共同意願,隻有堅定制度自信,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行穩致遠。
作者:陳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