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火熱建設的時代,也是大有作為的年代。生逢佳世的你,該如何不辜負生命中的寸寸光陰?當然要全力以赴,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一個人的有用不僅僅是創下豐功偉績,也在於腳踏實地,在於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於各行各業積極拼搏。時代歡呼更多“出彩”人,讓我們和他們一道,為中原出彩奮起!

分享到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 郭振瑋:樂做寸草報春暉

林州石板岩,是位於太行西部的一座深山小鎮。2005年9月,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郭振瑋被調至石板岩派出所工作。在這裡,郭振瑋一干就是12年,他以所為家,樂於奉獻,忠於職守,甘於清貧,用12年的青春時光走遍了石板岩的溝溝壑壑,破獲案件55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0多名,處理糾紛2200多起,被轄區百姓稱為犯罪分子的“克星”、群眾的“貼心人”。

朱新華:創新給力"中國造"

他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台容量最大的5000A換流閥組件﹔他發明的“制動電阻地面化及電能回饋”技術,讓我國地鐵創造了“世界領先”﹔他拿下26項專利、23項科技進步獎,為企業創造價值16億元。他是朱新華,許繼柔性輸電系統公司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工作16年來,從一個普通程序員成長為技術帶頭人,他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高地。

“出彩”中原人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 劉金玉:用心"摳"出聚寶盆

在焦煤公司九裡山礦,供應科修舊利廢班班長劉金玉算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單位裡的“聚寶盆”,也有人說他“死腦筋”、“大老摳兒”,經常在“蚊子肚裡熬油,跳蚤腿上挖肉”……

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劉金玉都堅持為礦上節約每一個零部件,最大限度地減少每一筆材料費開支,並帶動大伙兒勤儉節約、精打細算。“這個東西你看它不值錢,但多了就是很多錢了。”這是劉金玉常說的一句話。劉金玉自1988年調入供應科以來,29年如一日,圍繞修舊利廢,開展增收節支、創新增效。僅2016年,他就為企業節約新材料投入1200余萬元。

   在九裡山礦,每天天剛蒙蒙亮,上早班的工友總能看到劉金玉拉著平板車來到礦車組,彎腰趴在剛剛升井的礦車邊……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80后博士:百煉成好鋼

高雅,是河鋼集團舞鋼公司科技部結構鋼研究所的主管工程師。乍一看,一臉書生氣,笑起來?腆。可談起工作來,書生可不“面”,眼神裡有股子拗勁兒。

工作中,他甘做一顆“螺絲釘”。5年多的時間裡,被調換到4個研究室,同事們都笑稱他是“救火隊員”,哪裡需要補哪裡。就是這樣一個“80后”博士,百煉成“鋼”。工作以來開發新鋼種10余個,拿下發明專利4項,攻克多項行業技術難題。

他說,舞鋼“中華第一板”這個名號是前輩們賺來的,不能在我們這一輩丟了!

學有所成,回報家鄉

2012年初,高雅博士畢業。導師建議他留校任教。可他心裡有數:去舞鋼。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張素麗:付出練就絕技

“她的雙手可比機器還靈敏和精確。”在中國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轉向架車間,被大家譽為“女中豪杰”的鉗工高級技師張素麗的同事如是稱贊她。

張素麗20歲入職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沉澱,她迎來了人生的輝煌時期:31歲時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32歲時獲得“第七屆中華技能大獎”,35歲時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9歲時被評為“中國南車集團首批首席技能專家”,43歲時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此外,她還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

張素麗在鉗工這條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 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無畏挑戰,讓她成了業界少見的女性專家。技工領域素來有“車工怕車杆、 鉗工怕打眼”的說法,鑽孔對鉗工來說歷來都是個不小的難題。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我經常跟我們年輕的同事說,學習無止境,創新無極限﹔隻要想學就有機會,想干就有舞台,干好就一定有前途!”5月15日,在與記者聊起自己的“創新”心得時,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焦煤公司趙固二礦運輸隊黨支部書記申麥成字字鏗鏘,發自肺腑。

毫不夸張地說,申麥成是位“創新達人”。在28年的工作中,他先后完成大小革新6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1200多萬元。還先后獲得全國首批“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政府特殊人才津貼”等多項榮譽。

隻有高中學歷的申麥成,從一名普通的機電維修工開始,依靠不斷學習,刻苦鑽研,一步步成長為行業典范、全國標兵,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積極向上的不竭動力。

[我為中原出彩做貢獻]譚志強:大塊頭上秀細活

“不太高的個子,走路生風,臉上永遠挂笑,見到人喜歡來一個不太標准的軍禮……”這就是大家口中的譚師傅。這個看似“不起眼、隨和又充滿喜感”的譚師傅名叫譚志強,是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之一、洛陽市勞模、洛陽市“優秀首席員工”,更是享譽中信重工的大工匠。

兩年來,譚志強創新11個先進操作法,帶領“大工匠工作室”成員,主動承擔單位重大技術攻關項目,解決關鍵技術難題19大項,為單位創造價值1280多萬元。

藝高人膽大 “大塊頭”上“秀細活兒”

譚志強1米6出頭的個頭,一張圓圓的娃娃臉。無論是行走在單位重型機加工部內,還是站在足有3層樓高、亞洲跨度最大的9×30米數控龍門鏜銑床前,譚志強都顯得很不起眼。

更多

工作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