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
激发组织力 战“疫”有力量

人民网郑州1月29日电(马跃峰、石国庆)2022年初,郑州市二七区保全街28号院被划为疫情封控区,人员“足不出户、居家隔离”。为了确保辖区居民的安全,永安社区党委书记乔贺带领一群“红马甲”忙碌在防控点。1月29日,郑州全面解封,全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
“只要居民们能安安全全、欢欢喜喜过个年,我们再辛苦也值了!”回想起近一个月的坚守,乔贺语气坚定地说。
这些“红马甲”,有的是机关干部、退休党员,有的是教师、企业员工、大学生和热心群众。凌晨4点,他们就要开始准备当天核酸采样所需的物资、摆放采样台、拉起警戒线;上午对接医护人员入户采样,维持秩序;中午给重点人群拨打关爱电话,逐人登记造册;下午联系商家,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晚上穿上隔离服,上门收集垃圾,联系城管部门转运清理......“红马甲”们的工作忙碌而琐碎,一天下来几乎没有闲暇。
2021年,郑州经历特大暴雨洪灾和疫情防控双重考验。在大战大考中,二七区以“一核多元”组织体系为平台,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凝聚起机关下沉干部、志愿者、社会组织、公共单位、党员群众、楼栋长、物业公司等多元力量。在本轮疫情中,二七区在900余个卡点、检测点成立临时党支部,持续激发党的组织活力。
组织力带来战斗力。临时党支部发挥“总召集人”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争先,发挥志愿者在水电维修、卫生保健、物资保障等方面的专长和优势,协助街道社区、医务人员做好核酸检测、卡点值守、秩序维护、代购转送、转移群众、弱势及特殊群体关心关爱等服务。
保全街28号院是无主管楼院,500多人居家隔离。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每个楼栋建立微信群,专门搜集居民的意见建议。“群众烦心的事,就是我们操心的事。”建中街街道办事处主任牛真说,隔离期间,群众买菜难、买生活用品难,社区在每个微信群里安排3家菜店、3家肉店、2家生鲜超市、2家药店,商家报价,居民下单,自由选取。说话间,三名“红马甲”穿戴好防护装备,躬身合力拉起装满物资的小车,给居民上门派送。
“请有序排队,保持间隔距离。”在京广家园南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小喇叭”循环播放提示。佩戴“二七先锋”红袖标的工作人员,引导居民沿着警戒线扫码登记。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二七区为1261个小区、楼院配备党建工具包,里面有党旗、小喇叭、收录机、民法典、血压计等三大类13种物品。“党建工具包实用、管用,小喇叭、警戒线等拿出来就能用,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京广家园南社区党委书记李青雯说。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二七区迅速吹响战“疫”集结号,在党旗召唤下,党员、志愿者纷纷云集。五里堡街道河医社区的于定国已是耄耋之人,有60多年党龄,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他不顾年事已高,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淮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祥利说,把临时党支部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穿上红马甲,浑身充满了干劲!”
组织力带来向心力。去年疫情期间,二七区分别以《别着急,有事给我们打电话》《您拼命守护的二七,正在慢慢恢复元气》《您的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为题,发出3封“家书”,@全区百万群众,号召大家战“疫”到底、共渡难关。网友感慨,“这些家书就是定心丸”。数千名群众留言,志愿身披“红马甲”,在疫情防控中贡献一份力量。
88岁高龄的李素荣老人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小区刚封控时,一家人也有恐慌。志愿者们排查发现后,将老人列为重点关爱人群,定期电话询问是否缺医少药,叮嘱家人“有困难,找社区”。“这些穿‘红马甲’的年龄都不大,但做事情想得细致、做得周到,的确不容易!”老人女儿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红马甲’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象征。我们在战‘疫’一线竖起党旗、张贴临时党支部标识牌、设立党员先锋岗,就是要做到关键阵地有党组织在,关键岗位有党员在,让人民群众看到党旗就能感知到党在身边。”二七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