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道“红线”保护实习权益(锐评)
□王军荣
不得安排与专业无关的简单重复劳动、高强度劳动;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学生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0%或最低档工资标准、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日前,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岗位升级、职业场景变化新形势,着眼实习全流程,对2016年印发实施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实习的行为准则,为实习管理划定了“红线”。(见1月23日《文汇报》)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很关注职校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然而,职校学生实习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媒体报道,海口15岁女孩小陈和其他27名学生报名到海南某职业学校就读,但到学校之后却被带到广东某工厂,成为车间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8个月后,学生们前往学校要求退学退款时被告知,他们没有学籍,工作期间的大部分工资也遭到克扣。像这样的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务工,甚至安排加班和夜班、强制实习、收费实习、实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时有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习管理划定的“红线”能更好地保护学生权益。
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就是在划“红线”,依照“规定”,学生对实习有自主选择权,有知情权,还避免了中介介入,学生实习保险也将全覆盖,如果出现问题,还将依法严惩,从根上切除了利益纠缠。但是,要真正落实规定,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和家长提高权益保障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清楚用何种方法方式保障自己的权益。从现实来看,学生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还可能会受到相关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家长也会面临“不知情”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会学生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职能部门更要主动介入,要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抽查,将暗访和举报相结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规违法的相关责任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