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战役刘邓大军战地医院旧址在李家大院2号院后院。
李家大院农民夜校旧址。
位于山城区大胡街道大胡社区(原大胡村)的李家大院,是一个充满红色印记的地方:鹤壁市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何名臣曾在这里开办农民夜校,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思想;豫北战役时,这里不仅是刘邓大军的指挥部,还是战地医院……
农民夜校播撒革命火种
李家大院是大胡社区的一个古民居群,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李家大院多个院落相通,建有高15米的哨卫楼,遇到突发状况时里面的人可以及时撤离。当年,革命先辈何名臣正是在这里开办了农民夜校。”5月31日,笔者在李家大院采访时,大胡社区居民李连合介绍。
1926年9月,何名臣在李家大院开办了农民夜校,组织周边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宣传党的主张,激发劳苦大众的革命热情,为发展党组织和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农民夜校旧址是李家大院2号院一间面积约50平方米的屋子。时至今日,这里还陈列展示着许多革命先辈使用过的物品。李连合曾听家中长辈说过,当年,何名臣买来铅笔、本子和粉笔等学习用具教村民认字,许多年轻人一到晚上就来听课。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上课时还有村民站岗。何名臣为村民上课时经常宣传革命刊物《曙光》,共产党让老百姓有房住、有地种、有饭吃、不受压迫”是他在农民夜校讲课时常说的话。
何名臣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影响了一大批人。1946年,牟山斗争打响,大胡社区王合林、王双全、王桃只等14位民兵奔赴战场;1947年,豫北战役打响,大胡社区王牛只、王燕只、王驴只报名参加解放汤阴的战斗,三人均在豫北战役中牺牲。
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1926年6月,何名臣回到汤阴县第一小学任教,在党组织领导下,他以教学为掩护,与任铭阁一起秘密培养和发展党员。为扩大影响,他们成立了青年学会,还创办了革命刊物《曙光》,何名臣任编辑。
1926年9月,中共豫陕区委汤阴县直属支部成立,何名臣任支部委员。他利用青年学会宣传委员身份,联络进步青年,组建汤阴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发展了一批团员。同时,何名臣接到组织指示开办了农民夜校,利用教农民识字来启发人们的觉悟,积极发展党组织。何名臣不仅在大胡社区开办了农民夜校,还利用其哥哥在自家一座草房里办私塾的条件,在鹿楼村开办了第二所农民夜校。这两处农民夜校成为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豫北战役期间的战地医院
李家大院2号院后院是刘邓大军战地医院旧址。豫北战役期间,解放汤阴的战斗处于激烈状态,刘邓大军在此设立了战地医院救治伤员,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大胡社区居民王六妮当年曾参与救治解放军伤员,李连合曾向她详细了解过那段往事。
“当年,我们社区的壮劳力组成担架队,冒死上前线转运伤员;妇女们则协助军医护理伤员。”李连合说,李家大院2号院当时是战地医院的手术室和重伤员治疗处,轻伤员则分散在村民家中休养。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伤员从前线被抬过来,妇女们每天在李家大院门前的汤河岸边等候医护人员的安排,她们主要负责为伤员清洗伤口、洗衣服、洗绷带、喂饭等,晚上还要轮流看护重伤员。
“老百姓照顾伤员十分细心,为了让伤员们喝到温度适中的开水,大家在河边支起大锅烧开水、凉开水,有些妇女晚上一边给解放军做军鞋,一边陪护伤员。伤员们很是感激,也尽己所能地帮老百姓打扫院子、担水、劈柴等。”李连合说。
见证两场伟大战斗的胜利
李家大院的天井院挂有一张刘伯承元帅和其夫人汪荣华的合照,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
据李连合介绍,豫北战役期间,刘邓大军进驻鹤壁,一举歼灭了驻扎在李家大院的林县保安团,并将豫北战役指挥部设在了天井院。豫北战役期间,刘伯承在此院北屋运筹帷幄,指挥部队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进而攻克汤阴县城。汤阴县解放后,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和太行民主剧团到前线慰问解放军,老百姓听说后,主动把天井院里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给刘伯承和汪荣华居住。刘伯承在李家大院会见了慰问团的同志,并合影留念。李家大院因此留下了刘伯承和汪荣华的合影照、豫北战役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刘伯承居办室旧址等红色印记。
1947年6月10日,牟山斗争结束,中共汤阴县委、县政府在李家大院门前召开庆功大会,表彰参加牟山战斗的1036名县、区、村干部和民兵等有功人员,颁发“牟山斗争纪念章”和奖品,并命名了一批“牟山英雄”。
大胡社区见证了豫北战役、牟山斗争的胜利,见证了那段革命烽火岁月。2019年8月,李家大院被命名为鹤壁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12月被评为鹤壁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场教学点。(鹤壁市委宣传部陶俐伶 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