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中琳 供图
文化振兴看非遗
“感谢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宣传部对‘黄洪铭酱菜’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认可、鼓励和推广,这一刻,‘黄洪铭酱菜’不仅仅获得的是荣耀,更是责任、传承和担当。”1月20日,杞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27个项目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洪铭酱菜”是其中之一,负责人接到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后很是激动。
“酱菜技艺代代传承,到了我这一代,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把盐分降下去了,适应现代人的口感。香、甜、咸、脆、嫩,口感好,对人的身体也好。”酱菜产业化了之后,黄洪铭将优质胡萝卜种免费供给10户农户种植,每亩地最少可以创收5000余元。他说:“接下来我会申请‘河南省老字号’品牌,并选择出下一代酱菜传承人,将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杞县已成功获批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100多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曲艺、传统医药等七大门类。其中,杞县人民文化馆申报的民间文学类“杞人忧天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目前杞县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