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CBD中央商务区风光。人民网霍亚平 摄
在郑州东站高铁站,多辆高铁停靠,宛如一条条长龙。人民网霍亚平 摄
百年前,郑州的名字叫“郑县”,京汉、汴洛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构筑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郑县由此被火车“唤醒”。如今,郑州“米”字形高铁雏形已现,已跨入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迈入了“万亿俱乐部”。
百年变化翻天覆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近日,决胜2020“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河南报道组走进郑州,深入感受脱贫后的千万家庭、亿万群众,在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巩义市长寿山景区风光。巴煜卿 摄
农民富:昔日荒山沟如今成了“聚宝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广大农民在党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埋头苦干,鼓起“钱袋子”,迎接好生活。
走进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竹林掩映中现白墙红瓦,一座座农家小院整洁雅致。再往里走,长寿山风情古镇令人眼前一亮。这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包含14条特色古街、400余间商铺的古镇,从纸上蓝图到拔地而起,只用了133天。这背后是竹林人为了过好日子的美好愿景,更是“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的奋斗精神。古镇对外开放后,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观光体验,目前全镇20.7%的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尽享发展红利。
张晓棠,土生土长的竹林姑娘,2017年5月风情古镇建成后,她毫不犹豫辞掉了上市企业的工作返乡创业,在古镇开了一家酸奶店。辞掉好工作就不怕创业失败?“去别处创业可能会有这个担忧,但回竹林不会。从小到大,我亲眼见证了竹林的日新月异!”酸奶店营业第一年利润就达到70多万,“收入是我在上市公司上班工资的好几倍!”张晓棠说。
巩义市竹林长寿山景区电音节现场。 巴煜卿 摄
曾经的竹林村,“山高、石厚、土薄、水缺”,是远近皆知的穷山村,2000多人吃水要到4公里外的山下肩挑驴驮。现在的竹林镇,从穷村跃升为产业兴旺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华丽蝶变起步于当地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带头人、有一批好党员。
时至今日,竹林的干部群众依然津津乐道改变家乡命运的“七天七夜会议”。收集到的73条意见,归纳成一点就是竹林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党支部要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如今竹林镇已有上市公司3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工商企业275家,形成了医药、耐材、油服、电子、高铁配件等支柱产业。2019年,竹林完成社会总产值100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截至2019年底,巩义市42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立卡贫困户9750户29756人,其中脱贫不享受政策户6724户21579人,脱贫享受政策户3026户8177人,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巩义市竹林镇长寿山景区红叶漫山遍野,宛如一幅画卷。巴煜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