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為了群眾的身心健康 

——浚縣加快災后重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紀實

2022年10月31日17:07 |
小字號

浚縣衛賢鎮中心衛生院中醫科醫生正在問診。浚縣衛賢鎮中心衛生院供圖

去年洪災以來,浚縣以“一切以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全力推進醫療機構災后恢復重建,以“整改提升”為主線,優化政策措施、規范服務流程,有效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發生因病致貧返貧的底線。

重建“健康家園” 讓群眾看得上病

災后重建工作開展以來,浚縣衛健委緊緊圍繞《浚縣防范化解因災返貧致貧風險專項工作方案》各項要求,以“整改提升”為主線,對災后重建資金進行了合理分配。“我們緊緊圍繞讓百姓看得上病這一目標,從抓龍頭、強樞紐、筑網底入手,全力推動全縣醫療機構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浚縣衛健委主任陳方杰表示。

抓龍頭。總投資7190萬元的浚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災后恢復重建項目,主體框架已完工﹔總投資3310萬元的浚縣中醫院北病房樓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總投資2106萬元的浚縣婦幼保健院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影像中心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公衛樓主體框架已完成,預計今年11月底全面完成。

強樞紐。對爭取到的由紅十字會提供的1207.8萬元資金,用於因災受損的9個鎮(街道)衛生院修繕、購置設備,目前項目已全部完成。爭取災后重建資金8150萬元,用於衛賢、屯子、白寺、小河、新鎮等5個鎮衛生院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其中衛賢鎮中心衛生院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已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投資1950萬元對伾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易地搬遷,預計今年11月底之前全面完成。

筑網底。對爭取到的由紅十字會提供的187.68萬元資金,用於對因災受損47個村衛生室的維修,目前已全部完工﹔市紅十字會提供595萬元資金建設17所博愛衛生站,預計11月底交付使用﹔紅十字會提供510萬元建設的9所博愛家園,預計今年年底完工交付,將極大提高項目村的防災減災、自救互救、防災避險能力﹔總投資836萬元的125個村集體衛生室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已完成建設。

構建醫防融合新模式 讓群眾看得起病

“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報銷了大部分費用,每月隻花幾百元,自己在家就能做腹透,讓我和我老婆省去了不少麻煩。”浚縣新鎮鎮邢固村的侯明玉說,他妻子楊雙梅2019年查出患尿毒症,現在先診療、后付費,醫院每月有專職人員將透析所需的藥物等送到家中,自己在家就能給妻子做腹透,每月拿著藥費單在衛生院醫保處就可以報銷,享受到了極大地便利服務。

“先診療后付費,在縣域內醫院住院的時候可以先不用交任何費用。楊雙梅患尿毒症,在門診透析報銷比例基本上能達到80%以上,她隻需要拿著藥費單給我們衛生院,每月定時報銷。”新鎮衛生院院長趙志軍說。

為有效防范化解災后因病返貧致貧風險,浚縣衛健委優化完善“先診療后付費”政策,讓群眾看得起病。該縣19家醫療機構設置專用服務窗口,對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低保及困境兒童住院實行免收住院押金。截至9月底,累計實施“先診療后付費”7176人次,免收住院押金5715.59萬元,脫貧人口和監測人口縣域內就診率達98%以上。目前,累計救治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中患30種大病人員193人。截至9月底,累計推送患30種大病預警信息2031條。

圍繞讓群眾少生病,浚縣衛健委按照“定定點醫院、定診療方案、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和群眾自願原則,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等重點人群大病救治和跟蹤監測,為轄區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同時還積極探索推出紅、黃、綠“三色健康管理模式”。

“‘紅色’代表村民到縣級醫院住院就醫、‘黃色’代表村民到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綠色’代表村民現在村庄一切安好。住院的村民回到家之后,紅色和黃色標識隨之轉為綠色。”善堂鎮迎陽鋪村衛生所所長申院量介紹,該系統會以此記錄下村民住院原因、診療方式以及出院后如何用藥、如何護理、再次復查時間,作為重點健康服務對象,他們每日會前往村民家中進行健康檢查。

通過構建醫防融合健康管理新模式,重點關注慢性病人群,對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管理,給予科學、合理、有效、精准的及早干預,使村民少生病。該做法受到了省、市衛健委的一致好評。

浚縣衛健委採取“一書一表一團隊”方式,全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今年年初以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已為全縣所有脫貧戶、監測戶累計履約4萬余人次。在小河鎮袁庄村,受災農戶簽約服務率達到100%,前不久村醫在隨訪工作中,發現監測戶許克巧身體不適,立即對她進行體檢,指導她到上級醫院就診,並開啟報銷手續的綠色通道,避免了病情的延誤。

“為做好受災群眾的情緒疏導和心理安撫,我們抽調專業人員組成心理健康咨詢服務隊,面對面與受災群眾談心談話,幫助受災群眾打開心結,樹立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信心。”浚縣衛健委副主任秦百珍說。

穩步推進醫共體建設 打造健康新格局

浚縣衛健委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穩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目前,全縣所有醫療機構進行整合,組建了兩家緊密型醫共體,浚縣人民醫院和浚縣中醫院為牽頭單位總院,浚縣婦幼保健院、浚縣社會福利醫院、浚縣腦血管病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為分院,成員單位人、財、物全面整合,功能職責整體納入。實行管理、人員、編制、財務、業務、藥械和信息化“七統一”管理,推動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融合聯動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與度達到100%,實現全覆蓋。

全面落實醫保資金打包支付。浚縣按照“總額預算、按月撥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原則,將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打包撥付給兩個醫共體,實現醫、保、患利益相容,切實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提升縣域龍頭醫院服務能力。目前,浚縣人民醫院、浚縣中醫院圓滿完成省縣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任務,浚縣人民醫院建成省級重點專科2個、市級重點專科4個,浚縣中醫院建成省級重點專科1個、市級重點專科2個,浚縣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

提升縣域基層醫院服務能力。落實雙向轉診政策,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規范醫共體內急救轉診流程和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今年前9個月,醫共體預約轉診上轉病人3294人、下轉病人1044人。實施對口幫扶,兩個醫共體成立專家幫扶團隊,定期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等工作。搭建醫共體遠程診斷平台。做好資源共享,持續優化縣域網絡心電會診、影像會診、臨床檢驗、病理診斷和遠程會診等五大中心工作流程,完善配套設施,通過“患者不動、標本動、信息動”的方式,基層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服務。今年前9個月,完成醫共體遠程影像診斷9045例、遠程檢驗與病理診斷7903例、遠程網絡心電診斷17817例、遠程會診150例。

“我們致力於不斷拓寬疾病預防工作思路,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走深走實,牢牢守住不發生災后因病致貧返貧的底線,全面筑牢人民群眾健康防線。”陳方杰說。(浚縣縣委宣傳部 席適之、盧一鳴)

(責編:辛靜、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東岳老楊脫貧記
  • 第九屆“博博會”落幕
  • 千裡援瓊 同心戰“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