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全程全面”推動農機高質量發展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10月31日,固始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王立新帶領技術人員專程來到家住洪埠鄉高皇村的賈德生家,走訪了解生產生活情況,指導農機具的正確使用及維護保養。
今年48歲的賈德生介紹,他家四口人,兒女在外務工,隨著農業機械在我縣的大力推廣,他家也購買了農機具,夫妻倆還在村裡流轉了20多畝田地種植水稻,農機化高效便捷的生產方式,成了他增收致富的好路徑,讓他家如今的年收入與十年前相比竟翻了十多倍。
“以前20多畝地10個人也種不完,現在農機這一塊確實太方便了。我們老倆口在家裡收入稻賣個一兩萬,收割機賺個七八萬,一年能收入十萬塊錢左右。”賈德生說。
隨著傳統農業耕種模式逐漸被現代化、機械化替代,如今的農忙時節,固始縣農民成群結隊在農田勞作景象已少見,取而代之的是農機在大塊田地裡來回穿梭,高質高效的農業機械化正加速傳統耕種方式的演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也真切地嘗到了農業機械化的甜頭、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固始縣保田農機經銷有限責任公司是該縣最早經營農業機械企業之一,在該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指導下,組建了農機服務隊伍,多次開展農機維修培訓活動,努力提升維修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在農忙期間快速為農戶修復好故障機器,近10年來服務我縣農機台數累計達1.2萬余次。
固始縣保田農機經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科振說:“10年前很多農戶對新型農機還不太了解,不敢去嘗試,比如水稻插秧機。后來在縣農機局的正確引導下,組織開展了多場現場演示會,把插秧機的實用性詳細的講解給農戶,通過4至5年的推廣,用戶逐漸開始接受並使用,現在農戶對插秧機已經基本做到熟識熟用、得心應手了。”
固始縣保田農機經銷有限責任公司還千方百計為擁有農機的農戶,聯系對接跨區作業,讓農戶在忙完家裡農活后,額外增加收入。
“10年前收割機用戶對跨區作業信息這一塊還是空白的,我們為用戶在全國各地跨區提供區域作業信息,盡最大能力保障用戶權益,並提供法律顧問等相關支援,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增加了用戶收入,也提升了用戶跨區作業的信心。”許科振說介紹。
通過與固始縣飛翔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華平拉家常,筆者了解到,十年前他就不外出務工了,在洪埠鄉通過土地流轉成為種田大戶,主要種植水稻、辣椒等農作物。起初土地不集中,田塊較小,從事農業生產完全靠人工,不僅效率低,而且花費大,讓他嘗遍了“酸甜苦辣”。隨著農業機械逐漸步入民眾視野,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並且為了便於機械化生產作業,還實施了土地平整項目。於是徐華平先后購買了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和辣椒播種機等農機具,通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機械化轉變,讓他逐漸對投資發展農業生產充滿了信心。
“這十年我們農機發展得比較快,土地平整,小田並大田,也給我們農機創造了條件,大型機械能用上,一個人種二三百畝地完全正常,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徐華平說。
固始縣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也是全國、全省農機大縣之一,全縣機耕面積330余萬畝。十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機化工作,深入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耕種現場演示觀摩活動,規范農機銷售市場,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農機跟蹤服務及售后服務,解決農戶后顧之憂。
目前,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141萬千瓦,拖拉機總量達4萬余台、各類配套農機具達5萬余台、聯合收割機3812台、大中型拖拉機4126台,機械化育插秧機具7165台,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達150萬畝,位居全市、全省第一位。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2018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主要農作物(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來源:固始縣委宣傳部 何婷 殷全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