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城良種探訪⑦
堯山白山羊 四肢如牛壯
山羊為何長出“牛腿”?

6月24日,在魯山縣辛集鄉蜂李村堯山白山羊省級保種場,聞名已久的堯山白山羊正在悠閑“巡航”:一身雪白的羊毛,結實健壯的體型,側視呈長方形,正視近圓筒形。羊四肢似“牛腿”般粗壯,善於攀登,曾是山區重要的運載工具,因此被村民稱為“牛腿”山羊。
“牛腿”山羊產於魯山縣西部山區,是我國地方優良山羊品種之一,在1982年農業區劃畜禽資源普查中被發現,當時縣志記載約有5800隻,雖然其起源沒有確切的史料考証,但四棵樹鄉文殊寺碑文記載,“臥羊之嶺,高山之巔。”
平頂山市農業農村局高級畜牧師毛朝陽介紹,堯山白山羊存在歷史悠久,在長期的自然經濟及農業生產條件作用下,肉質細膩芳香,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55%以上,具有抗癌功效,尤其是經30多年的選育,形成了適於我省山區丘嶺放牧飼養的肉用型山羊新品種。
2008年,河南農業大學對堯山白山羊進行基因遺傳分析,表明其是一個不同於其它品種山羊的獨立種群,而據此前資源調查,魯山縣是堯山白山羊的中心產區,主要分布在四棵樹鄉、堯山鎮、團城鄉、趙村鄉等12個鄉(鎮),其中核心產區是四棵樹鄉。
2009年,國家畜禽資源鑒定委員會對魯山境內該羊品種進行實地考察,對其育種資料和所起草的地方品種草案進行鑒定,將該羊種正式定名為“堯山白山羊”,並確認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2011年,堯山白山羊被收錄於《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羊志》。
毛朝陽說,堯山白山羊肉食用價值高,深受食客們的喜愛,但由於其繁殖能力較低,種群數量一直上不去。為此,保種場從山區篩選出200多隻優良性狀的白山羊,開展種質保護和良種選育工作,並每年向當地村民出售一批純種,促進山羊種群不斷擴大。
四棵樹鄉平溝村村民潘紅強今年40多歲,已養殖堯山白山羊20多年,目前存欄250隻以上。“白山羊一年就能出欄,一斤20多元,一隻羊利潤在1500元左右,每年收入將近20萬元。”潘紅強說。
魯山縣財政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超8000萬元,還對堯山白山羊等良種進行養殖獎補,進一步推動了其發展。目前,全縣擁有純種存欄3萬余隻、改良9萬多隻,發展養殖專業戶285戶、散養戶600余戶、專業合作社20多家、傳統羊肉銷售門店50余家。(平頂山市委宣傳部劉光 張建新 王冰珂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