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車去街上趕集隻要1塊錢,這在以前哪敢想啊!”近日,談到“路”的變化,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回龍鄉楊集村馬庄組老黨員馬連范由衷地贊嘆道。
近年來,桐柏縣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150公裡,打通和拓寬了一批“斷頭路”“瓶頸路”,成為河南省第一批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縣份,實現了全縣215個行政村(社區)通硬化路、通班車率均達到100%,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河南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水泥道路通門口 振興路上放聲唱
從2016年起,桐柏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擺在重要戰略位置,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創建工作指揮部,形成了黨政一體推進、行業部門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發力的工作格局。拓寬投資渠道,縣財政對交通建設資金缺口實施“兜底”,自2016年至2018年,全縣累計投入資金6.4億元。2019年,再次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以及自籌資金近3.2億元,實施“通村入組工程”695公裡,打通全縣722個20戶以上尚未通硬化路的自然村,使桐柏縣成為全省第一批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縣份,打通了老區鄉村振興“先導工程”的“最后一公裡”。2020年又投資1.83億元,新改建通組道路420公裡、安防工程180公裡,完善農村路網,逐步消除制約鄉村振興的交通瓶頸。
科技融入網格化 管理公路在網上
桐柏縣積極探索,破解難題,不斷完善各項機制,推進農村公路管養精細化,確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養、養必見效”。建立了“政府負責、部門執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多級網格化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全面推行“路長制”﹔設立“村村通”辦公室﹔加強科技聯動,縣財政投入100多萬元上線了“智慧公路”綜合信息管理平台,運用信息化手段,對道路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管理。開展“文明示范路”創建活動,農村公路成為傳播文明的風景線。
精心呵護保久長 “三員”上崗“放光芒”
桐柏縣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構建長效養護體系,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養護水平。桐柏縣委、縣政府重視支持道路養護工作,縣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單列公路養護資金1500余萬元﹔縣裡還將農村公路的養護考核納入對鄉鎮的綜合考評內容﹔注重培育和強化基層養護力量,在鄉村設置村庄保潔員、公路養護員、路政信息員,明確“三員”職責,增強其責任意識﹔凝聚廣大群眾支持公路建設、參與公路養護的強大合力。全縣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縣道優良路率達95%,鄉道優良路率達90%,村道優良路率達80%﹔現出“一條道路,兩廂景觀,三季有景,四季常青”的嶄新形象。
道路通暢百業旺 鄉村振興大步“量”
以“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建好公路是基礎,管好、護好是保障,運營好是目的。“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實施以來,桐柏縣累計投資6000余萬元,加大客運基礎設施建設。至目前,全縣共有農村班線客運經營企業4家,城鄉班線73條,投入運力189部(其中城市電動公交52部)。在全縣207個建制村,新建停靠站牌207處、候車亭22處,全部實現“村村通客車”真通實達。不斷加大對農村客運的補貼力度,群眾1元錢坐車,農村群眾徹底實現“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道路通,百業興,產業旺,民心暢。“四好”農村公路修建之后,桐柏諸多偏僻山村的農副產品沿著公路走出深山,整個村子煥發出勃勃生機,漸漸“蝶變”為旅游明星村。
“目前,桐柏縣重點謀劃實施中、東、西共284公裡的三大循環圈示范路,建設旅游公路8條260公裡、產業路7條180公裡,著力實現全縣鄉村產業發展連點成線、連景成片。‘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全方位帶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桐柏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顧峰說。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桐柏縣委書記莫中厚告訴記者,“我們將以讓群眾滿意度更高,幸福感和獲得感更強為目標,充分發揮好‘四好農村路’應有的作用,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桐柏縣委宣傳部杜福建 李海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