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讓封丘美起來
黃河潤澤封丘大地本文配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記者 張學文 李虎成 代娟
千年封丘終逢“春”!
在樓房林立、干淨整潔的封丘縣李庄鎮李庄新區,處處都能嗅到春的氣息。一早,兒子和兒媳出門去上班,新區內苦庄小區村民馬玲霞送罷孫子,順便去超市買些菜,回去收拾家務、准備全家人的中午飯。
“過去下雨水汪汪,如今住上電梯房。過去苦庄是真苦,如今日子似蜜甜!”馬玲霞說,她兒子兒媳上班、孫子上學都在附近,以前做夢都想不到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苦庄是李庄鎮黃河大堤內19個“苦灘村”中的一個。自從160多年前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改道以后,黃河封丘段泛濫頻繁,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盡苦難,灘裡灘外兩重天,苦庄、苦灘等由此而得名。
2016年以來,封丘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黨建引領、項目支撐、政策保障、產業帶動、精准發力、借勢發展”“決不弄虛作假、決不搞數字脫貧、決不搞形象工程、決不落下一戶一人”,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封丘縣以“零漏評、零錯退、群眾滿意度99.12%”的優異成績順利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灘裡灘外眾多“苦庄”成批退出貧困村序列。在去年的脫貧攻堅國家普查中,封丘縣6項核心指標全部達到1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剛剛公布的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加大對脫貧縣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2月26日,新鄉市政協副主席、封丘縣委書記李暉表示,依托好政策,該縣將通過持續“種”產業、引人才、強生態等措施,以“支部強村、產業富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生態美村、文化潤村、人才興村、清廉正村”等“八村”建設為抓手,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努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多肉”逢春產業興
2月23日,在封丘縣魯崗鎮前崗村的“多肉”基地,負責人王利曼正忙著招呼裝車送貨的工人。在國家金融扶貧政策支持下,這個起步隻有5年多的多肉植物基地,已經聲名遠播。不僅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還帶動了周邊300余戶低收入家庭脫貧致富。
39歲的聾啞村民孫建蔓,在基地工作,離家近,上班時間靈活,工作、地裡、家裡、孩子都能顧到,每月基本工資1500元,每年還有分紅,再加上政府給的各項補貼和丈夫打零工的收入,他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去年,他們家不僅脫貧摘帽,還建起了一座兩層共10間的漂亮小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封丘縣提前謀劃,從縣級層面到農戶成體系包裝謀劃產業項目。“想在前,干在前,工作才能走在前。”李暉說,“機遇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可以讓項目等政策,決不能讓政策出台后無法落地。”
在我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中,封丘10萬群眾搬出灘區,搬遷任務佔全省灘區搬遷總任務的三分之一。幾年來,封丘總投資100億元的4個搬遷安置區基本建成,886棟、總建筑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住宅樓陸續完工,教育、醫療、金融、商貿等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同步配套。在灘區遷建政策帶動下,李庄鎮規劃建設的3400畝銅瓦廂產業園區,目前已引進十余家企業,培育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汽車后市場和裝備制造三個優勢產業。其中,河南億德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的十幾個國家,提供就業崗位600余個﹔河南省金海鋼構工程有限公司年產值2.3億元,年上繳利稅1000萬元……
灘區群眾全部遷出后,舊村復墾可節約土地9200余畝。同時,灘區內39萬畝成片連方的土地成了寶貝。“這些土地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廣闊空間,近期很多客商前來洽談合作。”封丘縣委常委、李庄鎮黨委書記陳明說。
在趙崗鎮馬道村扶貧就業點,去年3月引進生產醫用口罩的河南省康佳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吸納了400余名本村及周邊勞動力就業﹔在城關鄉東孟庄村扶貧車間,河南舒適用品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一次性純棉內褲,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0%……在全縣鄉村,封丘縣財政投入2.8億元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和就業點,實施扶業、扶崗、扶智、扶志等“四扶”工程。通過百企萬戶和務工獎勵等激勵政策,形成了以電子元器件及服裝來料加工、健康食品、衛材加工為主的扶貧主導產業,1.5萬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幸福生活有了保障。
如今,封丘縣依托產業集聚區、環衛產業園區、李庄新區農民創業園等4個產業集聚平台,在全縣發展了200多個扶貧車間和就業點。
種一棵金銀花樹獎5元、養一隻羊獎500元……隻要你干,政府就獎。除發展工業企業外,封丘縣還優化獎勵政策,千方百計鼓勵群眾積極發展小養殖、小種植項目。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拿出55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低收入家庭在自身能力允許的條件下自主發展產業、創業就業。全縣共有7376戶貧困戶申報了產業獎補項目,其中種植金銀花3889.9畝,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
“無中生有”搞旅游
2月24日,封丘縣陳橋濕地公園內,基礎設施建設正酣,全面提升改造景區,為即將開幕的第五屆油菜花節做准備。“今年五一,濕地公園內將五湖貫通,你們再來,就可以乘船游園,感受花海封丘和不一樣的內陸水鄉游!”公園負責人自豪地說。
鄉村振興,農村不僅要富起來,更要美起來。傳統旅游資源匱乏的封丘,借助脫貧攻堅政策,近年來硬是無中生有發展起了鄉村旅游,並帶動一方經濟,成為發展的新引擎。
2013年,封丘縣委剛提出要發展鄉村旅游時,幾乎沒人相信能做成。幾年來,該縣依托“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長壽之鄉”的金字招牌和黃河留下的大面積灘涂濕地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高標准進行全域鄉村旅游規劃,使封丘生態田園游成為聯結開封大宋文化游、新鄉南太行山水游線路上的重要一環,實現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通過全縣發力,3年建成3個3A級景區,陳橋濕地公園按照國家5A級景區設計,目前正有序推進﹔沿黃30公裡生態步道、自行車綠道80公裡,正穿珠成鏈形成閉環。同時,依托舉辦“油菜花生態旅游節”“體彩環中原自行車公開賽”“金銀花節”“樹莓節”等系列節慶活動,封丘鄉村游知名度迅速提升,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年平均接待游客120萬人次。
沿黃河長達56公裡的封丘,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鄭新融合發展機遇,以文化旅游為突破口,立足生態資源、黃河文化、民風民俗,構建“一心一帶三區”的鄉村旅游格局。“一心”:以縣城為中心,打造游客集散、接待、服務中心﹔“一帶”:56公裡黃河生態帶﹔“三區”:南部黃河灘區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宋源文化展示旅游區、西北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體驗區、東北部相思文化發展區。
該縣持續開展全域綠化,以綠色貫通城鄉,逐步實現以綠蔭城、以綠蔭鎮、以綠蔭村、以綠蔭院,並打造3條貫通全域的生態廊道,以點帶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綠滿壽鄉、花海封丘”正在變成現實,綠色田園、生態封丘成為封丘的新名片。
春來引得“鳳還巢”
田野裡,喝足了水的麥苗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留光鎮李王庄村南,佔地近1500畝的循環農業示范園內,富民養殖場正在加緊建設﹔大棚內的韭菜長勢正旺,沿途路邊的杏梅景觀樹已經吐蕊……53歲的村黨支部書記李成海正查看苗情、詢問工期進度。
自十七八歲離家,李成海在山西太原做了30多年的工程,是留光鎮遠近有名的“成功人士”。由於老人習慣住在老家,每年春節或是中秋,李成海總會回來陪老人待一段時間,也總被邀請參加鎮裡組織的鄉土人才座談會。
在鎮村兩級干部的不斷動員下,去年上半年,李成海決定反哺家鄉,回村投資近5000萬元創辦了集綠化樹種植、全自動化養殖、金銀花基地、綠色有機蔬菜基地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示范園。目前,一期項目進展順利,全部建成后可吸納約2000名群眾就業。今年1月,李成海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而同在今年1月,同在留光鎮,蕭記燴面創始人肖存興當選耿村村委會主任。此前,在鎮黨委、駐村工作隊的感召下,肖存興、肖存國兄弟為助力家鄉鄉村振興、發展文化旅游,決定投資2500萬元重建“車門裡”蕭記文化展覽館,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設。此外,肖存興還出資修繕了村內上世紀70年代建設但年久失修的村大禮堂。
“在今年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全鎮28個村,像李成海、肖存興這樣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返鄉擔任村干部的就有8個。”留光鎮黨委書記薛峰說,想成事,得有人干事。考慮到在外成功人士見多識廣,多年來,該鎮大力實施資本下鄉、人才回村戰略,利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在外成功人士為鎮村發展出謀劃策、投資興業。
封丘縣副縣長景勝海表示,鄉村振興戰略中,組織是保障,人才是關鍵。除打好鄉情親情牌,搭建創業平台,吸引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大學畢業生回村任職回鄉創業外,該縣還注重引進懂技術、懂市場、懂農業的專門實用人才,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筑牢鄉村振興人才基石。
為破解村級人才難題,封丘還通過對村裡的黨員干部、復轉軍人、鄉土能人等進行創新創業、項目運作等專項培訓,讓他們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鄉土人才﹔選派優秀機關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把智力和資源直接帶到村裡﹔招錄大中專畢業生、青年志願者到村任職。同時,還建立縣級人才庫,有針對性地為村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