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月30日電 (霍亞平)1月29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2020年河南非遺“十件大事”,“太極拳”項目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功創建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既有非遺工作者奮戰在戰役現場的感人身影,還有非遺走進景區深化文旅融合的創新創舉以及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在全國活動中取得的備受矚目的成就。這一項項出彩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全省非遺工作者用汗水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河南非遺“十件大事”具體如下:
1.“太極拳”項目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0年12月17日20時35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對於進一步推動太極拳等“中國功夫”品牌走向世界、凝聚保護傳統文化的共識、促進中華文化在海內外傳播、增強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義。
2.成功創建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20年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復同意洛陽市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至此,河南省共有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全國共有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3.非遺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疫情期間,省文化和旅游廳下發了《關於征集“非遺戰疫,我們在行動”—河南省疫情防控非遺先進事跡和優秀作品的通知》,面向全省征集疫情防控先進事跡和優秀作品。
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充分發揮特長,通過編排文藝節目、開設線上非遺公開課、創作非遺作品等形式,推出了河南墜子《村支書》、非遺公開課等一大批短小精悍、易於傳播的抗疫專題非遺作品,配合宣傳抗疫常識,鼓舞一線抗疫人員士氣、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傳統醫藥類非遺傳承人和項目保護單位積極科學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並參加患者救治工作。全省非遺保護單位、企業、傳承人積極參與捐款捐物,捐贈財物近3000萬元。
4.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在洛陽市開工
2020年4月11日,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在洛陽市動工。該項目位於洛陽市洛龍區古城路與龍門大道交叉口東南角,佔地93畝,規劃建筑面積約18.5萬平米,總投資18億元,計劃2021年10月竣工,建設期18個月。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展示黃河歷史風貌的重要窗口,感知黃河風土人情的重要載體,弘揚黃河文化活的名片,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5.組織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主會場首次設在景區。
2020年6月13日前后,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項目,全省廣泛開展非遺展演展示、宣傳傳播、研討交流等活動328場。其中主場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焦作市雲台山景區進行,主要包括開幕式及《為了人民健康》非遺展演、非遺購物節、微視頻展播、隨手拍大賽、知識有獎競答、課堂抖音直播等6項內容。據不完全統計,網絡相關話題量閱讀量約2163萬人次,直播觀看人數超過928萬人次。
6.成功舉辦首屆“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
2020年10月,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系列活動在河南鄭州舉行。此次展演周活動匯聚了河南省主要曲藝種類和主要代表性傳承人,近20個曲藝品種、約400名演員通過專題演出、傳統大書專場、曲藝輕騎兵演出等形式,向廣大觀眾展示了近年來河南曲藝保護傳承的最新成果。
7.舉辦“老家河南,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活動
“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活動聚焦河南省內黃河流域九個地市的非遺資源及相關文化旅游內容,通過“科技+文化”的數字創意能力,以數字化、國際化、時尚化、品牌化為目標,將河南具有豐富黃河文化內涵,地域性、標志性的非遺IP打造轉化為“黃河之禮”。2020年12月22日,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上線,將黃河非遺“吃喝玩樂”一網打盡,還可以讓人深入了解它們的演變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直觀感受非遺魅力。
8.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秘書處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設立
2020年10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印發《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工作方案》,決定建立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協同機制秘書處設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要承擔協同機制日常工作事務,完成召集人交辦的其他工作。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抽組人員成立工作專班,先后承辦了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會商活動,2020年度黃河流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班等。
9.沿黃九省暨第四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在洛陽市舉辦
2020年12月13日至12月30日,“沿黃九省暨第四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在洛陽市舉辦。活動共邀請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山東、河北等10個省區的11個省級以上傳統戲劇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參演,可謂是好戲連台,精彩不斷。
10.河南省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在全國活動中亮點頻現
河南省光山花鼓戲入選中國非遺博覽會專題展﹔
全省12個民俗非遺項目共計1818名非遺傳承人和群眾演員參加2020年央視春晚,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河南非遺的魅力﹔
平樂郭氏正骨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郭艷幸、陳氏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河南省國脈文化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翔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名單﹔
信陽市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建華入選全國非遺扶貧優秀帶頭人﹔
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高群生、孟津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郟縣金鑲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冰、洛寧竹編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守明入選全國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信陽皮影戲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創新實踐案例﹔焦作市“太極功夫之旅”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