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溫小娟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証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文本撰寫組組長、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尚春升感慨道,申遺成功是與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文化和旅游廳持之以恆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河南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極拳非遺傳承人的汗水和心血。
太極拳是繼皮影戲、二十四節氣之后,我省第3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這一刻,尚春升很自豪。“中國不僅向世界貢獻火藥、指南針這樣的科技力量,還貢獻了二十四節氣、太極拳這樣的智慧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頭和底氣。”尚春升說,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意義在於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可吸引更多人關注非遺保護和發展。
此次申報文本中是這樣定義太極拳的:太極拳是基於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征的傳統體育實踐。在尚春升的理解中,“沉靜和美”是太極拳的態度。
尚春升說,本次申報的太極拳並非太極拳的全部,如競技部分予以弱化,重點表達其文化意義。
此次申報從2018年9月18日在北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行第一次會議開始,到2019年3月29日將申報文本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半年多的時間裡,開了無數次會議、申遺版本也修改了無數次。
回望申遺歷程,尚春升清楚地記得每一個細節。他回憶,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河南工作組每周有兩天的時間在北京聽取民俗、非遺、體育、哲學、歷史、外語等方面專家點評及修改意見,時常連夜趕回鄭州進行修改,兩天時間拿出新的文本。
申遺成功,對太極拳來說,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標志著中國太極功夫正式走向了世界。“今后,我們將對太極拳進行更為深入、具象的研究,將太極拳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尚春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