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洛陽的一張名片﹔今朝,是洛陽的一抹新顏。
洛陽是河南省的歷史文化古都,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無數精彩篇章。古老的城市底蘊帶給人們自信與自豪,脫貧小康的新發展在人們臉上洋溢著安寧與幸福。
近日,決勝2020“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走進河南省,就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開啟調研採訪,感受洛陽市全面脫貧,走向小康所展現的新成效、新變革、新突破。
新成效——讓城市定義宜居
洛陽興洛湖公園。人民網鄂智超 攝
夏日的興洛湖公園,荷花盛開。湖邊的棧道旁,來自湖北的李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長椅上讀著故事書。“這裡環境很好,每天都會帶著孩子們來這裡轉轉,趕上了荷花正當季。”
她向記者介紹,周六特意一早來到這裡,打算從公園內“城市驛站”免費借閱兒童故事書。“2008年我們從湖北來到洛陽生活,發現這裡有很多可以帶孩子玩的場地,而現在家附近就有興洛湖公園,更方便了。”
“城市驛站”內書屋一角。人民網鄂智超 攝
集多種便民功能於一體的“城市驛站”已成為洛陽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這裡整合了城市書房、志願者服務中心、黨員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便民超市、公廁、開水間等便民設施為一體。
“早上8點就來排隊,8點半就滿員了!”在洛陽就讀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城市驛站”和市區中建立的“城市書房”已成為學生們最為推崇的自習地點。
劉長鎖老師在授課。人民網鄂智超 攝
劉長鎖愛好音樂,退休后在這裡自願為中老人教授聲樂與樂器課。“我們成立才一年時間,已經有500人參與了音樂興趣班,安排二胡、古箏、馬頭琴等課程,在這裡感受到了共同的興趣,老有所樂。”
小康不只是經濟上的小康,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從前無人管理的淺草灘,經過改造后落成興洛湖公園,提升了城市宜居環境。“城市驛站”成為了有人氣、存“溫度”的公共空間,生活舒適性得到提升。
與之類似,洛陽建立的市民之家,將行政審批、綜合政務、訴求辦理、行政監察、教育展示結為一體,還提供不動產登記、醫院、水電燃氣、銀行結算等服務,入駐單位69家,設立業務辦理窗口262個,進駐審批及服務事項1200項。以往辦事復雜的流程與交通成本,現在隻要去一個地方“一樓式辦公”,讓宜居一詞有了更全面、更“地道”的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