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最快樂 公益最滿足

——訪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澤霖

丁艷

2020年07月20日15:22  來源:《光明日報》
 

王澤霖近照 郭志鵬攝/光明圖片

  【光明訪名家】

  前不久,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澤霖在網上火了一把。他把多年來新獸藥注冊証書的轉讓費8208萬元,全部捐贈給了河南農業大學。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什麼不留給孩子?王澤霖笑道:“我老了,花不了多少錢。孩子們有自己的事業,也都支持我們的選擇。這些錢要用到更需要的地方,這樣才有價值,科研事業一定得后繼有人。”

  帶著敬意和好奇,記者來到王澤霖家。家中窗明幾淨,簡簡單單,家具明顯是多年以前的物件﹔隨處可見的照片上,仔細標注了拍攝的時間地點,記錄著一家人的幸福時刻﹔書櫃裡的書不見絲毫凌亂,連支鋼筆都被擺放得規規矩矩。

  1967年,王澤霖從北京農業大學獸醫專業畢業﹔1977年考取南京農大傳染病專業碩士研究生﹔1982年至1983年,到山西農大牧醫系任教。1984年初,王澤霖調入河南農業大學,開始了他的禽病防疫事業。彼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生產上亟須解決的問題很多,而地方高校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儀器設備十分落后,學科建設遠跟不上生產、科研的需要。面對困難,王澤霖毫不畏懼,帶領同事自籌資金,創立禽病研究所,走出一條產學研良性循環道路。

  沒有項目經費、啟動資金,為創建禽病研究所,王澤霖度過了一段“24小時連軸轉”的日子:一邊給學生上課,下了課就趕到門診進行禽病診療,間隙安排時間對養殖技術員開展培訓,研究生的培養也沒落下。就這樣,1985年至1995年,他通過辦班、禽病診療、為農村養殖戶服務等形式,逐漸積累了400多萬元資金,蓋起兩座實驗樓,購買了當時很先進的高速離心機、超速離心機、凍干機等儀器設備。

  申報新獸藥程序復雜,為盡快熟悉申報新獸藥的流程,王澤霖不辭辛苦跑到企業,向年輕人學習。一個新獸藥的申報就需要上千頁資料,但不管多麼繁雜,他都要親自整理出來。

  35年來,王澤霖利用校企合作實現了滾動發展,在沒有申請一分錢國家項目經費的情況下,先后獲得3項發明專利和12個新獸藥証書。他主持的《禽用濃縮滅活聯苗的研究與應用》項目創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種質資源庫,創立了濃縮滅活聯苗研發平台,打破了國外壟斷,徹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給中國雞寶寶撐起了國產保護傘”,該項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迄今,王澤霖的研究成果轉化率達100%,技術轉讓費近億元,平均每年為社會增加1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

  “想干事兒,能干事兒,干成事兒”,正是秉持著這樣的原則,王澤霖率先垂范、精益求精。強將手下無弱兵,幾十年來,從王澤霖的禽病研究所中先后走出張龍現、閆若潛、菅復春等專家,為國家禽病防疫領域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不能忘記過去,應該感恩我們的國家,感恩我們的黨,感恩我們的社會。”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他說得最多的是感恩,名與利在他看來只是過眼雲煙。

  王澤霖打開家裡一個不起眼的書櫃,幾個普普通通的舊布袋裡裝滿了他多年來獲得的証書獎章。可是,旁人稱贊他科研成就之大,他總說做得不夠,隻道“工作是我最大的快樂,公益是我最大的滿足”。

  從困難時期一路走過來,王澤霖這一輩人明白艱苦奮斗的價值,對於時代帶來的紅利和提供的機遇,他們發自肺腑地感恩。“能把錢用到最需要的科研上,看到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讓我們的科研成果解決更多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我們就很欣慰。”王澤霖說。

  客廳裡挂著大大的福字,與窗前的綠植成為一幅畫面,猶如這個家庭的主人,生機勃勃,品德常青。

(責編:辛靜、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