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醞周: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給群眾帶來“致富果”

2020年07月15日17:34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杜醞周為向日葵人工授粉-尚明達攝

7月15日,在河南省滑縣萬古鎮武庄村禾生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130多畝向日葵花田裡,有慕名而來的村民陸續前來賞景,拍照留念,這裡已經成為萬古鎮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

“這裡之前是磚瓦場,土地鹽鹼化比較嚴重,常見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很難成活,后來我們多方考察論証,決定在這裡試種三系雜交向日葵,這種向日葵花盤大,產量高,商品性好,可以有效改良鹽鹼地,增加經濟收入。”合作社理事長杜醞周向筆者娓娓道來。

杜醞周膚色黝黑,身材結實,聲音洪亮,他一邊指導社員給向日葵授粉一邊饒有風趣地向我們介紹合作社發展歷程,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杜。今年55歲的他和種植業打了大半輩子交道,2001年12月,杜醞周在鄭州注冊成立了種業公司。2012年4月,在滑縣成立了合作社。

剛開始困難可不小,鄉親們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對土地別提有多親。多虧了鎮政府對農戶解釋溝通,又有幾個村的村干部帶頭,才流轉了幾十畝土地。等收益到了手裡,農戶才吃下了“定心丸”,土地也越流轉越多,合作社慢慢壯大,有了規模。

這位地地道道的老專家,為啥要從鄭州回來?老杜回憶起來,“國家的扶貧政策好了,政府不斷給咱搭線找好項目,還開放了基准利率支農貸款,咱也得對國家有所表示,對不對?我回到家鄉來,就是要帶動咱家鄉老百姓脫貧致富。”

“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這就是老杜的經營模式。依托多家合作企業,合作社對農戶實行小麥統一供種、施肥、用藥、去雜、收獲的管理模式。

合作社成員侯永娟介紹:“合作社每市斤加價0.1—0.15元收購農戶產品,農戶每年每畝減支增收400元左右。此外,還對半托管土地產生利潤按農戶50%、村集體20%、合作社30%進行再分配。社員和貧困戶除了每畝1000多元的土地半托費外,將來還能拿到可觀的分紅。”

老杜是個有“思想”的人,他尋思光做種子生意帶動效應有限。從去年起,他開始著手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子。

64歲的脫貧戶杜順國正在地裡給向日葵進行人工授粉,他笑著對我們說:“俺年齡大了,家裡的六畝半地全都流轉到合作社,一畝地一年光租金就1000多塊,我又在合作社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一個月還有2000多塊的工資,一年下來能有三萬多吶,這多虧了杜總的幫助。”

“一畝地向日葵能賣一萬多,130畝就是近200萬元。收獲后,我計劃再種一茬芥菜,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一畝地芥菜就能增加2000元利潤。今年的玉米收獲后我還要加種一茬飼用油菜,用以供應鎮裡的萬頭奶牛場做營養飼料。”說起種植業結構調整,杜醞周滔滔不絕,“老話說人勤地不懶,咱合理利用土地,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多種幾茬經濟作物,收入增加了,也能帶動咱社裡的貧困戶增收。”

隨著慢慢發展壯大,老杜的合作社流轉和半托管土地已達2100畝,半托管式種子制種田28000余畝。合作社產業結構也從單純的小麥種子繁育擴展到種植向日葵、糯玉米、蒲公英、紅薯,加工粉條等領域。合作社成立以來,共安排了90余名貧困人員就業,累計帶動貧困戶1250戶。

但老杜並不滿足,他還有一個“小”目標:再增加1000畝的村級示范田,讓更多農戶嘗到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甜頭。爭取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把田園變成花園,把農區變成景區,把農產品變成禮品,讓城裡人羨慕農村人。(滑縣縣委宣傳部尚明達 李宇帆供稿)

(責編:黃莎、楊曉娜)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