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深耕沃土育“匠才”

——安阳工匠学院工作纪实

2023年01月09日11:48 |
小字号

386名待岗求职者获得由省人社厅颁发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413名工匠技能人才获得工匠学院结业证书,475个课时帮助职工实现技能提升……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安阳工匠学院始终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导向,不断提升安阳市职工队伍素质和技能,努力为实现安阳市产业工人队伍的转型升级助力添彩。

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安阳工匠学院优选高等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培训基地,同时结合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工匠学院分院,建立以全国劳模、中原大工匠、专家、教授为主的特聘导师团队,打造精品课程,并在车间、劳模工作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进行实训,利用“工匠学院+培训基地+实训工厂”的培训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形成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的良性循环,为安阳市培育工匠技能人才搭建了优秀平台。

组建工会链条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工匠学院是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更是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展示、交流转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平台功能,让更多职工通过工匠学院实现提升,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安阳工匠学院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深入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把职工从工厂、车间请进专业课堂,邀请优秀专家、教授、劳模工匠讲授理论知识,组织参观优秀企业,引导职工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相长。

安阳工匠学院还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开设家庭急救、家庭收纳整理、心理辅导、家庭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系列“安工学堂”公益课程,帮助职工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具有安阳市特色的免费技能培训班,以中式烹饪、健康管理师、家庭营养膳食、养老护理、电子商务、保育员等行业紧缺人才培训为主,努力为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等提升技能水平搭建平台;充分落实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加强与人社部门沟通联系,对接现有功能,形成工会培训、人社发证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实现职工技能提升。

利用区域优势

打造特色培育体系

按照市总工会统一部署,在安阳工匠学院成立的同时,各县(市)区和各产业工会也相应成立了具有本地特色、本行业特色的工匠学院,为培养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优秀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建筑工匠专班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邀请的老师都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讲授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与行业发展等课程都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关,实用性很强。”参加完安阳工匠学院举办的第三期优秀工匠技能人才研修班建筑工匠专班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量员郝力震深有感触地说。

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安阳工匠学院充分利用区域性、行业性优秀实训基地,邀请各行业、各领域专家教授、优秀人才授课,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发挥雁阵作用,不断满足不同职工的专业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

创新发展模式

发挥工会服务职能

高质量的培训不仅要将优秀的师资“引进来”,还要组织学员“走出去”。安阳工匠学院在教学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等,引导学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思想和技能双提升。

除了线下举办专题研修班、培训班,安阳工匠学院还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把培训课堂搬到线上,通过“安阳市职工服务中心”视频号、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搭建“网上工匠学院”,邀请省内外优秀专家、教授开展线上面对面交流教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使学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本领。

“下一步,安阳工匠学院将坚持把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作为持续推进安阳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构建市级、产业、县区多级工匠学院体系,通过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把安阳工匠学院打造成服务职工、资源共享的综合性服务阵地,为安阳市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安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就工匠学院未来发展计划作了介绍。(安阳市委宣传部 魏兰 杨雨)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粮仓的“冷芯”和“棉被”
  • 居家如何学消毒?记住这几点
  • 梦幻!黄山雾凇宛如童话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