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企业“心头病” 督促服务不“卡壳”
——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活动开展一年来,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破题、重拳出击,通过“访万企·解难题”、专项整治、以案促改等举措,督促解决企业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今日起,本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系列报道,详细展现这一活动中的生动实践和得力举措。
□本报记者 刘勰 本报通讯员 张洁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公司董事长韩立涛干劲十足,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而在此前,这家企业面临着补助资金拨付慢、研发投入受阻的问题。当时,长垣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督导组正在对辖区内重点企业走访,发现韩立涛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有啥困难说出来,我们尽量帮忙解决!”督导组工作人员再三询问,韩立涛道出了缘由:原来,该企业应享受研发费用财政补助政策,但在申报过程中却面临审批慢、程序繁琐、需多头跑等情况。
企业的痛点难点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切入点。督导组第一时间到长垣市发改、财政、科工信等部门进行走访,了解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的拨付流程和相关规定。“审批程序是合规的,但存在手续多、耗时长等问题,成为企业的‘心头病’,必须尽快解决。”督导组向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专班进行了汇报。工作专班随即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举措,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工作作风,让企业尽快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要求驻市发改委和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及时跟进,重点监督主体责任落实、移交问题整改等情况。
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下,相关部门开辟省级企业研发财政补助资金审批“绿色通道”,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审批程序也进一步简化。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韩立涛坚定了扎根本土做大企业的信心。
和韩立涛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盛开菊业公司负责人苗振宇,他清晰记得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纪委监委工作组来公司走访的那一天。“没有提前打招呼,直接开门见山要求讲问题。”苗振宇说,他当即讲述了公司70多亩设施农业用地无法正常备案使用的情况。
经过了解,工作组意识到,如果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公司将承受巨额处罚,经营的菊花种植基地也将被迫关闭。“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就是纪检监察机关关注的。但涉及农业用地要慎之又慎,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要求,精准把握政策,确保严守耕地‘红线’。”
调查发现,该土地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范围,适用于花卉等规定作物的种植生产,不存在侵占耕地情况,同时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完备、备案手续合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区纪委监委进一步展开调查,原来,因担心企业在经营中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相关部门在办理土地备案手续时顾虑较多,部分环节效率较低下甚至“卡壳”。
对症下药。区纪委监委对该问题全流程跟进、全过程监督,督促有关单位积极担当作为,在严格执行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的同时,对该块土地重新测量,严格核实相关资料,全面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不到两周时间,企业收到了土地备案通知书,久拖未决的土地认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如今的菊花种植基地中,一株株品种各异的菊花新苗已经欣然挺起了腰。“政府服务上门,企业发展更踏实。”谈及未来,苗振宇充满信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