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何莹莹:脚踩泥巴 在农村播撒法治的“种子”

2021年11月29日18:44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人物简介:

何莹莹,女,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研究生、公职律师,汝州市小屯镇司法所所长。

由于近年来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稳定、社区矫正等工作中率先垂范、成绩突出,“80后”的何莹莹已经获得40多项荣誉,其中7项为省部级荣誉,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2021年9月当选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小屯司法所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先进司法所”和“全国模范司法所”。

11月19日下午,由河南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举办的“向榜样看齐铸政法铁军”河南新时代政法英模事迹线上报告会拉开帷幕。接下来,是何莹莹的事迹摘录:

我叫何莹莹,是一名法律硕士研究生,公职律师。2015年,到汝州市司法局小屯司法所工作。

6年前,满怀梦想的我来到司法所,看到的是一间破旧办公室,两张桌子、三把椅子,心里特别失落和茫然。是走是留?我心里很矛盾,直到遇到这样一起案件。

一名收废品的当事人,因为帮助企业切割废油桶盖发生爆炸,造成全身85%的烧伤,医药费一天几万,而企业只赔偿6万元。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压垮了这一家人,走投无路的他们,来到司法所求助。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企业是为了把废油桶当垃圾桶使用才让受害人帮忙切割的,属于义务帮工,企业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我强压心中的怒火,一遍遍到企业去释法明理,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但企业方态度一直很强硬。看着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的当事人,我决定不再调解了,赔偿款就是救命钱,走法律渠道,我为你们提供法律援助,上法庭。该案历经一审、二审、执行和解、再次起诉及申请执行等程序,最终成功索赔100多万。

拿到赔偿款的当事人家属非要给我下跪,说我是他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他们的眼神中全是感激和希望。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司法所长这个平凡岗位背后的伟大价值,我感受到了能用一己之长帮助群众的成就感。从此,我坚定了要扎根司法所、用法律守护一方平安的信念。

我所在的小屯镇是汝州最大的乡镇,共有4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11万。近年来,受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信访量大,矛盾突出,一年的信访量多达300余起,经常要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信访人。一开始,毫无经验的我常常是害怕、紧张、手足无措,但经过一次次应对和磨炼,我渐渐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夯实村级责任。我探索的方法是在每个村小组选任一名调解员,把第一道防线直接下沉到村小组一级。将“枫桥经验”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创新发展为“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事项不出镇”,我逐村摸底物色调解员人选,为各村配备了统一的调委会公章。我一个村一个村去协调,一件事一件事地跑,终于,全镇428个村民小组,搭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调解队伍。

接下来,我们每月都召开培训会,从口头协议开始,一点一点教他们怎么去规范调解。为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按难易程度分五个档次发放案件补贴。同时,创新“访调对接”机制,按照关口前移的理念,把信访问题引导到人民调解中来,坚持依法调解,源头防范。现在的小屯司法所已经能够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全镇46个村的调解员,队伍建成后平均每年调解案件200多起,指导村级调解案件400多起。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小屯的信访量逐年下降,从信访工作倒数,一跃成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除了人民调解,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推进镇村法治化建设,筑牢法治河南、平安河南根基。从2015年开始,我凭借自己的法学专业优势,解基层之需,为镇、村提供精准法律服务,6年来,共协助镇政府起草法律文书300份余,为镇村审核合同1200余份,处理涉法涉诉案件200余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1500余条,接待法律咨询5000多人次,开展普法宣传200余场,协助小屯镇成功创建为省“民主法治示范镇”。

2020年3月,为依法维护镇政府合法权益,怀孕9个多月的我带领司法所与违约企业方斗智斗勇,在多次“催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立案起诉,成功为镇政府挽回损失50万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水,汇成大河奔流。我们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步把司法所做成了镇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一项项荣誉,也错过了很多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基层司法行政人,他驻村扶贫最忙的时候,两个月回家一次,但庆幸的是我们能相互理解,从来没有抱怨过对方。作为一名母亲、妻子和女儿,我常常感到愧疚和自责。但就在上个月,开省党代会期间,我女儿打电话自豪地说:妈妈,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妈妈真厉害!这一刻,我突然释怀了,虽然我总是没时间陪伴她,但有一个努力认真工作的妈妈也算是为她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我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到底要怎么样过才更有意义?在司法所工作的这几年,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我是从滑县一个贫困村考出来的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跟随爱人来到汝州,从刚到汝州一人不识,到现在当地的群众有纠纷就能想到我,镇村的干部有法律问题都会来找我。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被那么多人需要,能帮助到他们,这就是我扎根于此的价值。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我选择了泥土,因为它永保芬芳;我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因为我心中有理想;在荆棘中拓荒,用汗水浇灌青春,因为我要忠诚履职,干净担当!这就是我,一个星光不负赶路的基层司法行政人!(张毅力)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