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书屋环境雅致,书目种类繁多,还免费对外开放,集图书阅读、学习交流、文化体验、休闲简餐于一体,是我们县的又一文化新地标!”这是喜欢读书的邓先生在息州书屋洋溢出的自豪之情。
每逢闲暇之余,邓先生都会到息县市民之家东面50米处一座小巧的两层楼,晒着午后的阳光,再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座由息县县政府主导建设的息州书屋,一楼为图书销售阅览区,二楼为文化交流、阅读体验区。图书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生活等十几类。早上9时到晚上8时,免费对外开放。
华灯初上,息县岗李店乡张大庄村,这个距息县县城62公里的偏僻小村庄,文化广场上却异常热闹。村里的广场舞队和着《歌唱祖国》《再唱山歌给党听》的音乐、踩着精心编排的旋律舞动,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
“建设文化强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好息县的有力举措,是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有效载体,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息县县委书记金平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如今,息县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已成常态。文化清泉润心田,越来越多市民享受着息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
“我的息县,你的美丽是淮河四季的两岸,你的温暖,是父亲母亲的臂弯。你的样子,是刻在我生命尺度上永远的思念。”一首《我的息县》不仅勾起在外工作、务工的息县人对家乡的乡愁,更让外地人员看到息县的文化事业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越来越多人对息县关注和向往,来息县旅游,成为新息县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了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易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目标,近两年,息县积极为文化找“轮”,为旅游找“魂”,推出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息州森林公园增添了息夫人文化园、马援广场的历史文化元素;濮公山地质公园融入工业遗址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谯楼街道的庞湾景区、淮河街道的息国风情园赋予农村田园文化的模式;刘邓渡淮纪念馆注入红色体验的基因;赖氏文化园,既是文旅融合的亮点,同时也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名片;濮管区发展展览室让游客见证流金岁月,铭记时代发展烙印;息县的“息州谯楼”“息国故里牌坊”“龙门巷牌坊”,在龙湖公园、息州公园、致园等城市景区的簇拥下,不但让人触摸到息县厚重的历史,还让游客和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的现代生活气息。
从县城到乡村,从点到面,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新型文化设施也正在不断建设中,打造中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渐形成,城市文化成为人们精神乐园、幸福去处。农家书屋遍布农村,已成为农村群众读书学习的主要阵地;文化广场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群众在此跳广场舞、扭秧歌、打篮球锻炼身体,让新时代的新农村呈现欢声笑语和勃勃生机,为息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以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为建设‘老家河南、出彩信阳、美好息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息县人民政府县长袁钢如是说。(息县县委宣传部 李梅 李传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