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淇县黄洞乡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实施“聚才兴村”计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各方面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用情怀和责任在乡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为了更好发挥回引人才作用,黄洞乡根据乡贤的行业、专长、意愿等建立了乡贤数据库,设立了引领发展类、扶贫帮困类、公益事业类、参谋指导类、乡村治理类等5大组别,充分发挥各自所长。
在产业上“领”。成立了黄洞乡乡贤服务站,主动将产业项目、扶贫帮困、公益事业等信息,与乡贤的技术、资金等进行对接,为有意愿参与家乡发展的成功人士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乡贤在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全乡主导产业发展,涌现出了“发展订单农业帮民富”的李刘喜、“发展特色林果作示范”的闫红旗,“发展乡村旅游增收入”的赵德文等一批产业带动典型。
在就业上“带”。利用在外人士路子多、渠道广的优势,积极探索了“乡贤+用人单位+贫困村”的发展模式,通过微信群、乡贤联合会等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通过帮助家乡群众稳岗就业。仅西掌村杨晓元通过自己的建筑公司、运输队,帮助150余名群众就业。截止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696人、户均1.4人实现就业。
在贫困上“帮”。充分发挥乡贤联系广泛优势,带动社会更多力量参与脱贫,助力脱贫。黄洞乡东掌村的王杰,成立了“淇县在粤人士联合会”,设立了爱心基金,联合会从成立之初20人发展到600多人,累计帮扶家乡贫困户、孤寡老人、孤儿达150人次。
在智志上“扶”。充分发挥乡贤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实施了乡贤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动员乡贤上门讲政策、上门讲技术、上门讲道德,面对面分享成功经验,手把手教实用技能。
黄洞乡康养民宿项目
下一步,黄洞乡将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宣传活动,通过编撰村谱、功德榜、修建村史馆等形式,讲好脱贫故事,记录创业奋斗事迹,吸引更多成功人士参与家乡建设,激励更多群众通过奋斗实现小康。(鹤壁市淇县县委宣传部 马可 王倩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