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洛阳中院知识产权庭立足审判,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提高专业审判水平 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2020年,洛阳中院知识产权庭共依法受理各类案件717起,结案711起,结案率99.16%,知识产权案件666起,结案率达到99.7%,其中,知产刑事案件22起全部审结,无一改判发还。
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制各类侵害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致力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性裁判,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维护和指引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竞争秩序。
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繁简分流精细化。2019年12月,洛阳中院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室。通过与诉前调解机制的沟通协作,快速化解简案,共同调撤案件118起,使得矛盾纠纷多元化格局更加完善。今年审结的知产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7.11%,同比上长了13.74%,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低于普通民事案件一审平均审理周期79天。
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立体化建设。经最高院批准,指定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管辖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50万元以下的有关著作权、商标权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大大提高了基层法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标的,使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向纵深发展。
加强智慧法庭建设,提高司法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司法创新力度,有力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的深度应用,努力提升司法服务的层级水平。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司法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诉讼服务。
聚焦发展大局 延伸审判工作职能
对接产业需求,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找准法院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大力拓展“源头式”保护。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实地调研,与企业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交流,通过发放问卷等形式,向企业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为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加强核心技术保护、防范法律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高站位推进“三区”知识产权保护。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省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唯一区域,在推进“三区融合”发展中,洛阳中院积极履行工作职能,与基层法院共同建立了 “三区融合”工作长效联络机制和定期沟通机制。
作为自贸区法律服务体系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建立联席制度,积极加强与片区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增进共识,共同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律职业共同体,努力促进三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创新活力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洛阳都市圈新引擎的发展。
健全协作机制,凝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力。建立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机制,解决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批捕、公诉、审判等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合问题。
2020年,依法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2起,已全部审结,审理了郭某某等13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于某某等7人侵犯著作权罪等重大复杂案件,形成了依法惩治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彰显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
结合地域文化特点 提升社会影响力
加强司法宣传,提升社会影响效果。在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自媒体建设,依托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知识产权相关审判信息、典型案例及普法微视频,加深公众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的了解。
融合洛阳历史文化特点,通过洛阳中院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知识产权文创之旅、知识产权牡丹之旅,走进博物馆文创商店、走进植物园写生现场等Vlog视频,立足多方面、融合多手段、利用多载体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寓教于乐、融教于学,用新形式、新方法,提升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服务创新创造 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
创新是前提,保护才是根本。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洛阳中院将以护航创新发展为己任,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公正专业审判的新高地,营造尊重知识价值、激励创新的营商环境,为洛阳都市圈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洛阳中院宣教处 刘海琳 供稿)